潘永彬,男,汉族,1980年12月生,中共党员,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中学书记、校长。自任职以来,面对学校各种困境,他不抱怨、不等待,以“躬身示范”的实干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用精细管理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用温情关怀凝聚团队力量,让这所乡村中学在岁月里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师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修桌椅,通水路,用双手“缝补”校园 
初到景谷镇中学,潘校长面对诸多困境:教学楼课桌椅松动,学生宿舍床架有断裂风险;校园绿化稀疏,雨季黄土泥泞;老旧水路失修,影响教学。他不愿“等靠要”,召集班子成员,提出“钱不够,就用双手补”。此后,扳手、螺丝刀、锤子成了他的“新教具”,午休时他便去修教室、宿舍。渐渐地,一支“义务维修队”自发形成,他们修门窗、补墙面、通水路,将原本数万元的维修预算“零成本”消化,校园重焕生机。潘校长认为,“省钱”非目的,“把钱花在刀刃上,办好教育”才是关键。 

接地气,融生活,用智慧点亮课堂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他提出“分层教学+生活教学”模式,让教师结合农事、民俗设计教学案例,比如用“丈量土地”讲解几何知识,用“腌制腊肉”讲解化学变化,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他的带领下,学校中考成绩连续3年稳步提升,优质生源升学率较此前提高20%,景谷镇中学先后获评“县级文明校园”“教学质量进步单位”。“教师是学校的根,只有让教师暖心,他们才能用心教学生。”这是潘校长常说的话。他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把大家的生活困难放在心上。 


暖人心,聚合力,用真情留住老师 
青年教师小王初到农村任教时因环境陌生情绪低落,潘校长主动谈心、带他走访学生家庭,帮助其快速融入,如今小王已成长为县级优秀教师;面对教职工家庭困境,他带头为患病教师家属代课、筹款慰问,并奔走解决教师子女入学难题;为营造集体归属感,他带领师生开垦“教工菜园”,种植蔬菜、养殖鸡鸭,将绿色农产品供给食堂;节假日组织趣味运动会、教职工聚餐,用点滴温情消解职业疲惫。在他的用心经营下,学校形成“团结奋进、互帮互助”的育人沃土,教师归属感与凝聚力显著提升,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向好。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俯身实干;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日复一日地坚守。潘校长用双手修补的不仅是桌椅床架,更是学校发展的“短板”;他带领大家种下的不仅是花草树木,更是师生对未来的希望。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教师最朴素的模样——以实干破困局,以匠心育桃李,以真心暖人心,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乡村教育的不凡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