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辉煌四十年】景谷砥砺奋进四十年——污染防治显成效 绿美城乡展新颜
	 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何丽萍 通讯员:普洱市生态环境局景谷分局 周鑫 时间:2025-11-03 阅读:  | 
  
 天蓝、水清、山绿是一座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标准,更是实现可持续、高水平发展的动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成立40年来,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城乡绿化美化行动,交出了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生态答卷,城乡面貌焕发新活力。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1985年景谷县农村人居环境整体呈现“基础薄弱、功能简单、依赖自然”的状态,人畜共处的房屋模式随处可见,粪便异味到处弥漫;村内没有硬化道路,主路多为泥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垃圾集中堆放点,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缺乏基本的处理设施;村民对环境卫生与健康意识淡薄。当时的农村人居环境与现代农村强调的“生态宜居”存在显著差距。 
 
 自治县成立4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以民生改善为导向,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从基础攻坚到系统治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提升,逐步将昔日“基础薄弱、功能简单”的农村面貌,蝶变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威远镇芒发村民小组,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傣家小楼,点缀其间的绿植花草,处处透着清爽与活力。据芒发村民小组组长俸林介绍:“以前村民小组基础设施老化,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村民小组人居环境脏乱,动员村民打扫卫生,大家积极性也不高。” 
 
 基于芒发村民小组距县城仅3公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实际,县委、县政府高站位远谋划,2023年,将芒发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提升列为书记领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投资600万元,以厕所革命、“两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对村民小组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提升村民小组人居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组织群众硬化道路,清理竹棚,拆除废弃圈舍、残垣断壁、闲置生产用房、旱厕、“两违”仓库,种植“小菜园”“小花园”,提升村寨特色风貌。 
 
 通过近两年的提升改造,这个依偎在威远江的傣族村寨,正经历着令人欣喜的蜕变,曾经普通的城郊傣寨,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传统文化焕发生机,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现在我们寨子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是越来越好了,路上都很干净,大家都会自觉维护房前屋后、道路的环境,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俸林高兴地说。 
 
 据了解,2025年,景谷将按时序推进正兴镇、景谷镇、凤山镇、勐班乡、半坡乡部分村寨的农村“两污”治理项目,目前已对这些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各乡镇正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全县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2.77%。 绿美城乡展新颜 
 
 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发展工程”。景谷结合“绿美云南”要求,以“增绿提质、共建共享”为主线,开展了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通过推进绿美城镇、绿美社区、绿美交通、绿美乡村等八个重点任务,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让“生态宜居”从概念变为现实,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走进景谷县益智乡石寨村勐堆村民小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墙画很是醒目,沿路的围墙上都绘制了充满傣族元素的墙画,每家每户房前屋后栽满了花花草草,庭院、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让人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据了解,益智乡石寨村勐堆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提升整治项目,投入了500万元沪滇协作项目帮扶资金,项目的实施,帮助勐堆村民小组集中解决了人居环境建设短板,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石寨村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村寨,擦亮了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的金字招牌。如今的石寨村勐堆村民小组水清、寨美、人富,村庄充满朝气。 
 
 在绿美建设中,益智乡积极落实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党员带头组建绿美先锋队,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到绿化美化中,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齐心协力共建共享绿美乡村,2022年,益智乡被评为云南省绿美乡(镇),202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推动城乡面貌从“局部绿”向“全域绿”“一时绿”向“持久绿”,是景谷对城乡绿化美化的追求。2024年,景谷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6.36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1.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75平方米,森林公园、芒果山公园等15个新建改造口袋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36个,省级绿美乡(镇)2个、绿美村庄3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城乡居民的生活常态。 环境污染治理显成效 
 
 环境就是民生,为了给群众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环境,景谷在聚焦农村“两污”治理、绿化美化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为保护好“一片蓝天”,景谷先后印发实施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门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成立了景谷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工作专班,配套制定精细化管控方案,将任务逐项分解至各个职能部门,形成“部门主责、协同作战”的治理格局,加强污染管控和应急处置,狠抓春、夏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措施落实,聚焦扬尘污染、移动源污染、面源污染等关键领域,开展“五大专项整治”,形成全要素治理合力,2025年上半年,景谷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4%。 
 
 为呵护好“一城清水”,景谷以威远江流域为重点,抓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城镇和农村污水治理、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圈舍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积极开展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和城市建成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做好水质保障,截至目前,全县2个国控断面、3个省控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水体比例达100%,县城水源地和农村“千吨万人”水质达标率为100%。创成了威远江景谷县城段、威远江电站水库、景谷河水库、曼转河水库等一系列省级美丽河湖。 
 
 为守护好“一方净土”,景谷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截至目前未发生污染事件,未发生因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导致的耕地污染,无国家、省、市相关检查发现或媒体曝光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不到位情况,守牢地块环境安全底线。 
 
 “蓝天碧水,风清气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是广大群众及外地游客对景谷生态环境的赞美,蓝天白云成常态、绿水青山近在咫尺,这是景谷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出的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 
 
 四十年耕耘不辍,四十年绿满家园。如今的景谷,先后斩获“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多项荣誉,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幅“生态美” 赋能“产业兴”的美好画卷正在景谷大地徐徐展开。在绿色打底的画卷上,未来的景谷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真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让“无量宝地·千景之谷”的生态名片更加闪亮。  | 
  
| 本文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何丽萍 通讯员:普洱市生态环境局景谷分局 周鑫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夕阳映景 银发添彩】景谷:银发“手工课”助力旧衣焕新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