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民生关注】无障碍坡道改造托起出行梦 ——景谷“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精准服务温暖多重残障人士
来源:县民政局 刀玉媛 景谷驼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时间:2025-07-16 阅读: |
一道新落成的家庭无障碍坡道,为民乐镇青年小浩(化名)的生活带来了转机。罹患肢体、精神多重残疾的他,曾因家中一道门槛的阻隔,四年难以迈出家门。如今,在景谷探索的“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新模式推动下,政府精准对接需求、专业社工机构公益施援、家庭协同参与,三方合力不仅打通了小浩的出行通道,更提升了他康复训练条件和家庭照护能力,点燃了他融入社会的希望。 精准识别需求,救助直抵“急难愁盼” 精准识别需求,救助直抵“急难愁盼”。四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当时18岁的小浩不幸罹患多重残疾,基本行动能力丧失。其父亲因慢性病丧失重劳力,家庭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家中那道普通的门槛,因缺乏无障碍设施,成了小浩难以逾越的障碍,日常复诊、康复训练、外出活动都需多人协助,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照料压力和精神负担。今年初,随着民乐镇被纳入景谷“物质+服务”社会救助第二批试点范围,小浩一家迎来了转机。县民政局通过前期摸排,精准识别到小浩家庭的实际困难,依托“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将其纳入重点帮扶对象。经专业评估,判定其最迫切需求在于解决居家出行障碍问题。 高效统筹资源,三方联动纾困解难 高效统筹资源,三方联动纾困解难。针对困境,县民政局迅速启动了“物质+服务”救助响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精准匹配资源,将需求转介至专业社会组织;驼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益承接无障碍坡道改造项目,科学设计并安全施工,仅用3天时间便高效完工;小浩的家庭也积极参与到建材采购及施工配合中,实现赋能。社工机构同步为小浩母亲提供了专业的康复护理指导和居家照护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家庭的自我照料能力与信心。驼峰社工中心以专业能力填补政府服务空白,成为“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新建的无障碍坡道,让小浩能够安全、便捷地自行进出家门,不仅极大减轻了母亲的照料负担,也为小浩坚持康复训练、逐步恢复部分肢体功能创造了条件。如今,小浩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脸上重现笑容,并表达了想积极康复锻炼、融入社会的意愿。“以前带孩子出门看病是全家的大难题,现在方便太多了。社工教的护理方法也很实用,感觉生活有了新的盼头。”小浩母亲感激地说。 社会各界携手,共筑暖心救助网络 小浩的经历是“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成效的生动缩影。自2023年9月启动试点以来,景谷始终坚持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重点群体,着力机制创新。通过组建一支300余人的基层“排困员”队伍,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发现”,累计走访困难群众1.5万余人次;同时畅通“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渠道,确保救助精准高效;积极凝聚社会合力,联动30余家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及爱心企业,打造“爱在身边”服务品牌,累计开展“一老一小”、残疾人关爱活动30余期,惠及群众7000余人次。此外,深化专业服务,整合社工、志愿者等力量,提供个性化服务1500余人次。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精准为95户类似小浩家这样的家庭解决迫切需求200余项。 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浩的转变生动印证了“物质+服务”救助模式的有效性。下一步,景谷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拓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社会救助从“保基本”向“提质量、增效能”转型升级,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拥有未来。 |
本文来源:县民政局 刀玉媛 景谷驼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奋斗者正青春】立“竹”科技 下“竹”功夫——赵一鹤基层科研专家工作站全力推进景谷甜笋产业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