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云南景谷立足“中国大叶白茶县”资源禀赋,通过招商理念革新、路径优化、平台赋能三向发力,构建起“双轮驱动+多维协同+场景融合”的立体化招商体系。2024年,景谷大白茶综合产值突破48.58亿元,较2020年增长210%,区域公共品牌估值达6.62亿元,成功走出一条以创新招商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的振兴之路。 
——创新招商理念,构建双轮驱动产业体系 景谷打破传统招商思维,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抓手,强化内培外引,构建“招大引强+培优育新”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聚焦头部企业精准发力,成功引进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捐赠建设景谷农夫山泉乡村振兴助农示范加工厂,有效助力茶农增收致富,助推景谷大白茶产业振兴。另一方面同步培育本土企业矩阵,全县培育茶企及合作社500余家,42家企业获得SC认证,初步形成“种植—加工—销售—茶旅”融合产业链。通过实施“龙头带动+链群集聚”的招商策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格局。建立动态项目储备库,精准匹配上下游资源,实现景谷大白茶产业集群化发展。

——创新招商路径,织密多维联动招商网络 创新“政企协”三位一体协同机制,搭建立体化招商矩阵,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助力”联动机制,形成高位推动与精准对接的良性互动,全力推动景谷大白茶产业发展。纵向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3月底普洱市赴广州精准招商,推介景谷大白茶并开展分组洽谈的基础上,4月中旬景谷加快做好推介招商成果转化,成功举办2025景谷大叶白茶产业发展大会,实现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横向构建“线上云仓+线下展销”双线渠道,依托中农批云仓数字茶票系统,实现茶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程溯源。通过电商平台搭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持续参与茶博会、组织开展品鉴活动。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共建大叶白茶研究中心。组建专家智库,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紫娟茶规模化种植试验,推动稀有茶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联合科研院所制定大叶白茶国家标准(如“云黄1号”品种登记),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科技项目发布+成果转化对接”模式,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15项,孵化新品种3个。 
——创新招商载体,打造特色化招商新场景 创新“景谷大白茶产业+”场景化招商模式,激活茶旅资源,开发“白茶+文旅+康养”复合业态,打造秧塔茶园、宽叶木兰化石展馆、景谷大白茶全产业链追溯中心等沉浸式体验场馆。2024年茶旅融合项目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1.8亿元。通过“采茶体验+制茶研学+民俗文化”线路设计,实现“一次招商推介即一次品牌营销”;金融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创新推出“茶联体溯源体系+政府公共仓+数字茶票”组合拳,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政府公共仓提供品质背书,数字茶票赋予景谷大白茶金融属性,推动景谷大白茶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与市场扩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