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远镇那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路径,奋力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以自治激发动力。村“两委”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擦亮“我村我治理”党建品牌,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村“两委”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村委会自治功能,实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三必到”“四必访”机制,织密织牢基层社会治理网,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互助协同解决邻里矛盾、环境治理、家庭纠纷等难题,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形成了组组参与、户户负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全村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1起,已成功调处8起,正在调处3起,其中成功调处了那卡村芭蕉箐村民小组与南景村上芒窝村民小组涉林界限纠纷,化解了两个村民小组长达40余年的涉林矛盾纠纷。 

以法治强基固本。村“两委”充分发挥“法治副村长”作用,在提高村组干部法治水平和依法治理能力上下功夫,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法治观念,着力提高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依法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今年以来,全村共进组入户开展普法宣传76场次、受众1100余人次,深入农户动员群众主动上交私藏枪支3支;聚焦酒驾醉驾、毁林开荒、酗酒闹事等违法行为,公开通报典型案例29起,开展警示教育、谈心谈话等32场次,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村民小组、农户全覆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以德治化风成俗。村“两委”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有效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健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家庭,通过身边榜样示范、生活礼俗教化、文艺活动宣传等,使群众于日用而不觉中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构建有利于自治和法治的道德环境,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今年以来,全村共组织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家教家风、文明新风进万家等宣传教育23场次、受众320余人次,悬挂宣传横幅16条,发动宣传材料680份;全村有5户家庭被威远镇党委和政府分别表彰为最美家庭、绿色家庭、健康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有3人被威远镇党委和政府分别表彰为最美儿媳、最美婆婆、最美女致富能手。 下一步,威远镇那卡村将持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路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融合,充分释放基层社会活力,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