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乡村振兴】景谷民乐:深耕“千万工程” 党群携手打造景美业兴民富新乡村
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曹明星 周洁 余纪华 通讯员:民乐镇 罗艳萍 时间:2025-09-24 阅读: |
近年来,景谷县民乐镇紧扣“千万工程”实践要求,以“以点带面促提升、项目赋能破瓶颈、党群同心聚合力”为路径,推动乡村从“颜值”到“内涵”全面提升,绘就出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员带头做示范,乡村焕新“有温度” 天高云淡,秋意渐浓。傍晚的民乐镇微风送爽,白象村田坝村民小组的乡亲们结束了一天劳作,悠闲地行走在寨中新修的水泥路上。炊烟袅袅,笑语声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田坝村民小组共有46户168人。如今宜居宜业的乡村新貌,得益于2024年以来实施的人居环境提升和“千万工程”等项目。在这背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 “我们田坝小组46户中,有党员18人,党员户占比达到34%。”白象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啟波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党员始终冲在一线。在田坝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5名党员无偿拿出二亩一分四的土地用于公共建设,“他们让出了自家的车库、果树,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但他们毫无保留。”党员还带头参与规划、带头施工,用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群众,使项目推进格外顺利,“真正彰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党员的带领下,田坝小组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脏乱差”。“整治前,村里污水横流;如今通过环境整治、绿化美化、道路硬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既美了里子又强了面子。”陈啟波表示,村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显著提升,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的蜕变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以前寨子里都是泥巴路,来走亲戚一趟,鞋子全都脏了。”游客郭炎欣高兴地说,“现在新修了栈道和水泥路,骑车方便,散步也舒服,人都走瘦了一圈!” “现在享党和政府的福,村子建得这么好,谁来都说好在了!”村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幸福生活的满足,也印证了党员带头带来的乡村“幸福味”。 据了解,自今年8月中旬起,民乐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行动以各村(社区)一个重点小组为突破口,以党员干部为先导,聚焦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管护、村容村貌提升和长效机制建设五大方面,通过“以点带面、全镇铺开”的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共同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让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 ——项目建设强支撑,产业发展“增动能” 民乐镇紧扣“千万工程”目标,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围绕产业提质、环境改善、服务升级三大方向,实施一批“接地气、能落地、惠民生”的项目。 在环境整治方面,以项目为“基”,实现“景美”。投资507.49万元建设白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显著改善了田坝、白象、平掌3个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环境。投资253万元实施翁孔坝卡河、芒专新芒迁、嘎胡大路边财政公益性项目,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投资220万元建设秧塔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既提升了古茶园的颜值,也为茶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2025年,民乐镇新改建卫生户厕141座,目前全镇卫生户厕达3150座,公厕120座,村容寨貌明显改善,“景美”目标逐步实现。 在产业发展方面,以项目为“础”,实现“业兴”。民乐镇积极整合沪滇协作、财政衔接、以工代赈、彩票公益等多元资金,投资3898万元建成大白茶交易市场、景谷县秧塔大白茶政府公共仓、农夫山泉乡村振兴助农示范茶叶加工厂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投资3084.85万元的农产品烘干生产线、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翁孔村芒召营村民小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等项目,持续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动能,优化产业结构,“业兴”格局正在形成。 ——党群齐心谋发展,共建共享“新生活” “千万工程”是惠民工程,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民乐镇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通过村民议事会、群众会、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征集群众对项目建设、乡村治理的意见建议。组建164支“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带动群众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在参与“千万工程”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凝聚起推进“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民乐镇将持续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标本兼治,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绘就景美、业兴、民富的民乐乡村振兴新图景。 |
本文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曹明星 周洁 余纪华 通讯员:民乐镇 罗艳萍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基层治理】景谷威远:“周见面、半月谈、月走访”化解机制显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