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景谷永平:“水稻旱作”拓宽丰产增收新路径

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杨永见 周雯 通讯员:永平镇 杨舒涵 时间:2025-09-23 阅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景谷县永平镇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针,大力推广“水稻旱作”技术,将旱稻种植与冬农开发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粮食增产、群众增收的特色发展路径,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注入强大动力。

图片

在永平镇芒腊村旱稻种植基地里,100亩旱稻长势喜人,稻穗齐腰,连片的稻谷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即将到来。

图片

“今年是我们村示范种植旱稻的第二年,为了在村里顺利推广旱稻种植,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我家就带头种了9亩旱稻。旱稻种植优势显著,省工省时,播种后定期施肥即可,我家的9亩地一个人就能轻松打理。按照今年的生长态势,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丰收在望。”芒腊村党总支部书记陶旺告诉记者。

图片

为进一步提升土地经济效益,芒腊村在旱稻收成后,将继续衔接冬农开发,种植荷兰豆、豇豆等冬农蔬菜。依据当前市场价格估算,每亩地可产生4000元到5000元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一地双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图片

“水稻旱作是一项创新技术,它打破了传统水稻种植对水田的依赖,通过选用耐旱水稻品种,并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让水稻在干旱或水资源有限的旱地环境中也能茁壮成长,我们现在种植的旱稻品种主要是旱优73、滇禾优34,目前稻谷长势还是比较良好。”永平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健说。

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水稻旱作具有诸多优势:全生育期无需保持水层,通过实施节水旱管措施,可节约用水约60%,节省人工约40%,减少农药使用约50%,且具备高产、稳产、优质等特性。意味着山上的旱地也能种植稻谷,极大地拓展了粮食种植空间,有效保障了山区农民的口粮供应,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图片

“近年来,永平镇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上,积极推广‘水稻旱作’技术,有效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拓宽了粮食种植的适配场景,让更多土地能种粮、种好粮。接下来,永平镇将继续深化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切实把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的责任扛得更稳、抓得更牢,并通过‘粮经协作’模式带动群众增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永平镇党委书记李季表示。

图片

据了解,2025年永平镇共种植水稻17863.2亩,产量预计达6811.3吨,其中,旱稻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平均亩产量稳定在500公斤左右。依托“旱稻 + 蔬菜”高效轮种模式,每亩土地年综合收益是传统单一种植水田水稻的5倍左右,既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又通过产业融合让农户在“保粮”基础上实现“增收”,进一步夯实了区域粮食安全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双重根基。


本文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杨永见 周雯 通讯员:永平镇 杨舒涵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稻香福地 田园勐班】勐班稻香之夜:载歌载舞庆丰收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