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稻谷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眼下,景谷镇进入水稻收割期,放眼望去,稻田满目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景谷镇积极组织机械力量对辖区水稻进行收割,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收割进度,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走进景谷镇团山村稻田里,“轰隆、轰隆、轰隆……”的机器声响彻田坝。一台水稻收割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除杂等工作,顷刻间一片丰硕的水稻便尽收机囊,随后通过滚筒把谷子输送到准备好的袋子中。村民们忙着转运,金色的稻田中一派热闹忙碌景象。 

景谷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团山村水稻种植户纪德薪深有体会,“我这5亩水稻,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基本收割完了,这是我第二年请收割机收割水稻了,以往全家出动都需要三四天,现在小半天就结束了,省时又省力。”纪德薪撑着袋口,脸上满是笑容,“使用收割机每亩能够节省收割成本150到200元左右。” 
为全面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景谷镇采取严格执行惠农政策,提升耕地质量,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等多项措施。同时,推广机械化耕作和收割技术,加强水稻绿色防控管理,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今年采取了良种良法配套、秸秆机械化还田、机收减损技术等多项‘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措施,水稻产量较去年有所增长。如今,丰收在望已经变成了丰收在握。经过实收测产,亩产在591公斤。”景谷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据了解,2025年景谷镇水稻播种面积662亩,预计产量38吨。 
近年来,景谷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应用率,大力推广机械化耕地、播种、育苗等农机技术,水稻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益。机械化收割更是给水稻收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仅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还能稳产增产、增收,有效减少损失,提高了综合效益,为推进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按下了“快捷键”,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