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谷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通过“查清底图”“查清现状”“查清民意”,挖掘耕地占补平衡后备资源潜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千方百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科学比对,查清底图。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提取国土“二调”及国土“三调”数据,先扣除大于25°坡的区域、扣除历年变更数据中的耕地、天然林、公益林、退耕还林林、林改林、水源林、国有林等林业政策不允许开发的地块,扣除生态红线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扣除河湖范围,扣除地质灾害发生区,矿产压占区、城市开发边界等限制开发的区域,经数据分析比对后,删除细碎图斑,挑选集中连片,距离村庄较近,交通方便,初步预判能稳定耕种的地块,统计面积,初步形成调查表,开展实地踏勘核实。 


实地踏勘,查清现状。县自然资源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景谷分局、县农科局、县水务局及县林草局有关专家组成实地踏勘组,深入田间地头,对照调查表进行地毯式踏勘,再次确认政策不允许开发或限制开发区域,摸清拟开垦地块现状种植作物、地块产权及权属界限,认真研判分析是否位于缓坡宜农地带、耕作层土壤厚度是否达标,开垦为耕地后是否具有保水条件,形成详细的现场踏勘情况表并出具论证意见,确保项目实施后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深入群众,查清民意。针对宜开垦地块,实地踏勘组联合乡(镇)、村、组召开群众会,讲清、讲实、讲细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相关政策,让好政策入脑入心,动员群众积极配合项目实施,做好群众意愿调查表填写登记,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截至目前,景谷共排查出2025年后备资源项目12个,预计可产生耕地数量指标2320亩、新增粮食产能139万公斤,正在加快推进可研立项等工作,促使项目尽快落地。 


自2019年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以来,已精心打造了1.14万亩新增旱地、0.15万新增水田、0.75万亩提质改造水田,既确保了粮食安全,又增加了粮食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