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谷县森林面积达855.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88%,是云南省重要的林业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县已明晰产权确权1687个村民小组,确权宗地11.72万宗227.49万亩,发放产权证书42761本。但由于早期技术条件、指界公示程序不规范等限制,原林权登记存在权属交叉、地类重叠、界限不清等问题,加之全县245个村民小组未明晰林权,导致部分国有林资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受限。 
为贯彻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景谷结合县情、林情、民情,探索“543”林权纠纷调解机制,以“五类纠纷精准分类、四维认定溯本清源、三位一体协同治理”为核心,将调解室搬到山林间,调查摸清问题实情,分类处置寻求破题对策,稳妥化解涉林矛盾纠纷,以林权纠纷遗留问题处置“小切口”,推动解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难题”。 
聚焦“五类纠纷”,靶向施策精准破题。针对涉林矛盾复杂多样的特点,将林权纠纷精准划分为五大类:个人与个人权属争议、个人与集体承包权属争议、集体与国有权属交叉争议、集体与集体界线争议、自留山插花国有林权属混淆。针对每类纠纷,建立差异化调处流程:个人纠纷强化实地核查与协商调解;集体争议引入村民决议确保公正;国有林地争议联动多部门溯源历史档案。依托林长制推动任务下沉,量化调解指标,联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实现纠纷化解在基层。以“一案一策”实现纠纷调处精准“拆弹”,2024年牵头组织调处集体与国有林林权纠纷24件,调处其他类林权纠纷5件,涉林信访6起,指导各乡镇调解涉林矛盾纠纷85起。 
创新“四维认定”,溯本清源厘定权属。面对林权纠纷中权属交叉、界限不清等历史顽疾,探索“四维认定法”,从“历史简图比对、权证存根核查、审批档案溯源、管理使用情况追溯”四个维度锁定争议根源。通过调取1982年林权简图,还原初始权属标注;核验林权证、自留山证等原始凭证,剔除虚增地块;追踪审批流程,明确政策执行依据;实地走访了解地块实际经营情况,确保“地证合一”四维联动,成功解决自留山与国有林插花争议等难题,保障林农权益与国有资源清晰分割。截至目前,全县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1933本,涉及面积58.12万亩,抵押金额11.93亿元,为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三位一体”赋能,协同固本长效治理。以“分类处置+科技赋能+协同治理”三位一体机制,推动纠纷化解从末端处置转向源头防控。深入林区调研梳理纠纷类型及成因,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五类纠纷调处指南,细化解决方案;运用GPS绕测方式定位地界,通过无人机航摄技术,结合“熟人指认”的传统方法,形成“地空联动”现状调查体系,有效提高地块核实效率;建立林权数据库,完善档案资料并同步更新数据库,积极探索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等方面的新路子,同时规范林权流转流程,畅通资料内部共享流转渠道,避免“重复颁证”。2024年,县林草局和自然资源部门密切配合,推动林权登记提质增效,开展林权证补办登记87宗1317.4亩,配合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22宗5345.48亩,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 
下一步,景谷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林改四问”,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化解山林权属矛盾纠纷,筑牢生态发展底色基石,奋力书写好生态增绿、发展增效、农民增收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