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精神文明专题
 
【文明新风】景谷凤山:党建引领破陈规 文明新风润乡村

来源:凤山镇 陈芳 牛雨 时间:2025-06-30 阅读: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在景谷县凤山镇,陈规陋习尤其是传统殡葬习俗一度成为阻碍乡村文明进步的“拦路虎”。为此,凤山镇党委、政府以党建为引领,精准锚定殡葬改革这一移风易俗关键突破口,创新推行“党建 + 新风”模式,以“破”殡葬陋习带动“立”文明乡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文明动能。

图片

图片

——党建领航:激活治理“红色引擎”

“入土为安”“厚葬显孝” 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面对改革阻力,凤山镇建立健全“党支部+党员+网格员”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共治格局。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全镇党员干部率先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在丧事简办、生态安葬等方面公开承诺并带头践行。当村民家中有白事,他们主动上门,耐心劝导摒弃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陋习,引导村民选择凤山镇公墓进行安葬。与此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志愿服务队联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为村民讲政策、算经济账、生态账、子孙账,消除群众心中疑虑,推动改革落地生根。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与积极引导,为打破殡葬陋习的坚冰提供了强有力的“红色动能”。

图片

图片

——多维宣传:新风理念“入脑入心”

凤山镇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矩阵,让殡葬改革政策理念走进千家万户。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村组网格群、应急广播等平台,高频次推送国家殡葬改革政策法规、解读节地生态安葬的生态意义与经济优势、推广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线下,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将政策宣传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通过镇级文艺演出、典型评选、宣传栏公示和配合县级开展每年一次的文艺节目下乡巡演的方式,打造“沉浸式”宣传矩阵。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其中专门聚焦殡葬改革的宣传活动6场。“线上+线下”“理论+文艺”的沉浸式宣传,让绿色、文明、节俭的殡葬新理念深入人心,从宣传栏上的“标语”真正走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图片

图片

——制度护航:扎紧长效“管理藩篱”

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凤山镇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指导全镇13个村(社区)将殡葬改革作为修订村规民约的核心内容,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把“推行绿色殡葬”“丧事简办(控制规模、时间、费用)”等条款纳入村规民约,与“拒绝高价彩礼”“简办婚庆事宜”等内容共同构成移风易俗规范体系。充分发挥村级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以“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守、村民督”的自治模式,充分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增强了制度认同感与执行力。依据村规民约,对村民操办丧事实行备案登记和全程监督指导,在帮助村民操办白事的同时,确保规定落到实处。在这套制度的规范下,群众在婚丧嫁娶方面实现了从“要我改” 到 “我要改”,再到 “习惯改” 的蜕变,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已成为村民的日常自觉。

如今,文明新风如春雨般滋润着凤山镇这片乡土。下一步,凤山镇将持续深化“加减法则”,以“加法”强化党建引领,不断优化惠民殡葬服务,完善公墓等基础设施;以“减法”破除殡葬及其他领域陈规陋习,减轻群众人情负担。通过不懈努力,让清新淳朴、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成为凤山镇乡村振兴的强大“软实力”与长远发展的坚实“硬支撑”。

本文来源:凤山镇 陈芳 牛雨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文明城市】景谷创新城市管理 提高灯光亮化美化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