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随着澜沧江畔咖啡果进入成熟期,碧安乡兴裕村的咖啡种植地里一片丰收景象,红彤彤的咖啡果如宝石般缀满枝头。然而,这喜人的丰收却让种植户罗忠文一度犯了难:家中30亩咖啡,今年7亩投产,仅靠夫妻二人,采摘压力巨大。往年,为招到足够的采摘工,他总要费尽心思。但今年,情况大不相同,他在村里请了3名帮手,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轻松解决了咖啡采摘难题。 

兴裕村于2019年成立,属于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集中安置点,是一个由来自3个村10个村民小组、涵盖8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存在差异,过去彼此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隔阂。为打破这一局面,兴裕村党总支部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构建“互帮互助”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的情感交融与团结进步。 

该机制以农业协作为纽带,针对不同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在插秧、掰玉米、砍甘蔗、摘咖啡、拔生姜等关键农时,组织村民开展灵活高效的互相换工。其运作模式独具特色:农户无论种植何种作物,均可通过“记账”方式实现劳务互换。例如,种植水稻的农户在农忙时请种植咖啡的农户帮忙,待咖啡采摘季节再以相应劳动进行“还工”。 

兴裕村共种植水稻260亩,玉米1238.7亩,种植咖啡749亩,甘蔗565亩,生姜400亩,构建了多元产业发展格局。这一模式的推行,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的难题,更在互帮互助中构建起新型邻里关系。通过共同劳动,各族群众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在说说笑笑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实现了“干活有帮手、情感有交流、民族有团结”的多赢效果。 碧安乡兴裕村以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用“互帮互助”小切口做好民族团结大文章,为构建和谐乡村、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