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景谷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民族团结进步】景谷勐班:就近就业“活水” 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来源:勐班乡 李咏睿 时间:2024-11-30 阅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勐班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居住着汉、彝、傣、布朗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3769人,乡内办有稻作文化节、泼水节、火把节、新米节等节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近年来,勐班乡党委、政府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各民族深入交流交融,引入就近就业“活水”,共享共建幸福家园。

立足百姓需求,一趟党与人民的“双向奔赴”。农闲时期,为了让老百姓就近务工,拓宽收入渠道,2024年,勐班乡党委、政府整合现有资源,将芒旺村小集贸市场打造成车间房出租,鼓动有想法、有资源的老百姓租赁发展产业,有着8年合作社经验的岩脚村致富带头人杨春元与芒旺村党总支部取得联系,想租赁芒旺村广场的车间房5年,继续发展合作社,进行中药材种植、农副产品加工收购等,考虑到此次合作可以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辐射到集镇的5个村(社区),9月,“景谷春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分身”坐落在芒旺村广场,完成了一场由乡党委、政府牵头,通过芒旺村“搭台”、致富带头人“唱戏”的“双向奔赴”。

图片

图片

图片

茯苓加工火热,一场全年龄层的“再次就业”。“农闲的时候出出工,努力干的话一天能挣60元,这个活也不算苦,又能增加收入,务工处就在家门口,还方便接送孩子。”芒旺一组的村民王美珍一边娴熟地削着茯苓一边说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了解,茯苓是勐班乡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的稳步发展,去皮、切丁、晾晒等加工需求,为勐班的老百姓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由于茯苓加工是一项低劳动强度的工作,来此务工的人几乎覆盖全年龄层,最大的有60岁。高峰期能有100多人同时务工,货不多的时候也有30多人,按劳动强度算,每个月人均增加收入约1300元—1500元。这场茯苓加工热,达到了不外出务工也能使群众增加收入的目的,激活了全年龄“再就业”的内生动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靶向施策促增收,一次民族团结的“同向而行”。芒旺村成立于2015年7月,属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点,有傣族、布朗族、哈尼族等8个少数民族。近年来,勐班乡党委、政府聚焦搬迁群众“管理难、增收难、就业难”等问题,积极为搬迁群众搭建外出务工的就业平台,宣传和引导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就业,为不能外出的搬迁群众提供部分公益性岗位,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充分吸纳集镇村民就近务工,让村民增收同频共振,与民族团结进步同向而行。

图片

图片

“我们勐班少数民族多,也比较团结,一到晚上,来芒旺村广场跳三跺脚、打牌等等,都成‘固定节目’了,最近来做茯苓加工的人挺多的,家常事也聊了,工作也做了,收入也有了,晚上跳舞的人都变多哩,可以说既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芒旺村党总支部书记陶文进说。

图片

近年来,勐班乡做实就业帮扶,2024年以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6期218人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797人(省外100人,县外省内480人,乡外县内216人,本乡镇内2001人)。申请补助交通补贴55人次。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在兜底安置、稳定脱贫方面的作用,2024年,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95人,发放补贴93.6万元。2024年勐班乡雨露计划毕业生27人,就业率达到100%。接下来,勐班乡将持续在产业发展、就业扶持上下功夫,拓宽各族群众就业“致富路”,推动勐班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

本文来源:勐班乡 李咏睿 
 
 上一篇: 【民族团结进步】牢记总书记嘱托——威远镇联合村民族团结协同发展谱新篇
 下一篇: 【民族团结进步】威远镇:“乡音”传“党音”,宣讲聚民心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