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辉煌四十年】文旅融合绘就多民族共富新画卷 景谷奏响“诗与远方”和谐乐章
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余纪华 杨永见 县文旅局 时间:2025-11-10 阅读: |
刚从枝头摘下的菠萝汁水盈溢,咬一口甜透舌尖;古法熬制的盐巴裹着柴火香,入口是醇厚回甘;傣家楼房前,象脚鼓的咚咚声与游客的笑声交织,漫过村寨的柏油马路……自治县成立40周年县庆前夕,景谷的山水间满是热闹与生机。从无量山系的丹霞峡谷到澜沧江畔的古村聚落,从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到校园里的红色回响,这座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县城,以文旅融合为笔、民族共生为墨,正绘就一幅生态美、文化兴、百姓富的时代画卷。 村寨蝶变:从“资源沉睡”到“流量密码” 景谷的文旅振兴,始于对每个村寨特色的精准挖掘。循着“5+5+N”发展模式,芒现、芒发、芒腰等村寨各展所长,让曾“藏在深闺”的文化与生态资源,变成了带动共富的“金宝贝”。
芒现:化石与傣韵的“双向奔赴” 威远镇芒现村民小组的傍晚,“繁花河畔”餐厅的炊烟裹着傣味香飘向村口——这个距县城仅数公里的傣族寨子,因藏有3540万年前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成了古生物爱好者的“打卡地”。2020年,借助沪滇协作资金,村寨完成道路硬化、民居改造,打造“观化石、赏傣舞、品美食”文旅闭环:游客上午在化石馆听远古故事,下午看傣族嘎光舞表演,傍晚坐在小河边吃傣味烧烤。如今,小组不少村民把自家小院改造成傣味餐馆;象脚鼓制作工坊里,传承人忙着教游客雕刻鼓身。
芒发:庭院里的“周末经济” 同属芒冒村的芒发村民小组,走的是“庭院经济+周末游”的路子:围绕“优哩金旺·五好乡村小寨”(五好:好看、好吃、好玩、好听、好在)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规划“一轴、四片区”空间布局,串起采摘观光、农事研学、民俗体验与康养旅居的多元文旅路线。 推进中,“周周火喃咪”活动热闹开锣,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消费110万余元,傣家歌舞与特色小吃成了“吸客密码”,更带动2500余人次就近就业,20余名农户月均增收4000元,农户综合增收超20万元,让庭院间的“周末经济”热气腾腾,成为乡村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那肖田:产业融合的“甜蜜经济” 凤山镇那肖田以产业融合为笔,绘就“甜蜜经济”新图景。2281亩菠萝园里,游客穿梭采摘,销售点内的菠萝果干、芭蕉干等深加工产品新鲜陈列,直播间中“菠萝西施”单条视频浏览量超8万次,“采摘+零售+直播”的模式让菠萝价值层层攀升。连续四年举办的菠萝盛会,累计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21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2025年国庆期间,“村BA”赛事联动菠萝宴,单日接待超1000人次、收入破1.2万元,农文旅融合的“甜蜜”动能持续释放。
芒腰:藏在深山的“乡愁经济” 凤山镇深处的芒腰小组,走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路——不搞大开发,只卖“乡愁”。游客沿着乡间步道漫步,听村民唱原生态山歌,在稻田边上晒太阳,再吃一口刚出锅的苞谷粑粑,满口都是童年的味道。借助“凤山庄园经济带”的辐射,芒腰每年接待研学游客3000余人次,村民卖土鸡蛋、蜂蜜、腊肉的收入,人均增加8000元。 文化铸魂:非遗活化与红色传承同频共振 文旅融合的深度,藏在文化挖掘的厚度里。景谷把国家级非遗、红色基因揉进旅游肌理,让文化既是“风景线”,也是“增收线”,更成了“传承线”。
香盐村:千年盐文化的“新生” 威远镇香盐村深挖千年盐脉与多元文化资源,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村内建成古法制盐体验馆,完整保留泡卤、熬煮等古法工序,游客可亲手参与锅盐制作,触摸这项普洱市级非遗的温度,百年“井碑志”与结晶盐晶更诉说着盐史沧桑。沿盐茶古道漫步,驼铃印记间可追寻昔日商帮传奇,顺路探访冬谷田二十八烈士牺牲地,在红色故事中传承英烈精神。更有“周周烤”系列活动点燃烟火气,烧烤盛宴搭配河道漂流、民俗互动等项目,打造“走古道、听红史、品烧烤”的独特体验。如今的香盐村,非遗体验、历史探寻与休闲娱乐深度交融,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催生出“周末经济”活力,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村民增收的双赢。
勐乃村:溶洞与祈福的“共生” 正兴镇勐乃村以“乡村旅游+民族风情体验+自然探秘”为定位,依托1800万元沪滇协作资金完成大寨文旅融合两期工程,让溶洞奇观与民族祈福文化共生共荣,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村内深挖溶洞群落、天然温泉、沙滩露营地等资源,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温泉”融合型旅游示范带,游客可探秘溶洞钟乳奇观,在天然温泉中放松,更能参与“巴达喃咪踏青节”,沉浸式感受民族祈福习俗,两届节庆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拉动消费超1000万元,自然奇景与民族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黄金名片”。
碧光中学:红色基因的“接力” 景谷县碧安乡以碧光中学为核心,串联红色记忆与民俗烟火,用文旅融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思普区“革命摇篮”,碧光中学旧址设纪念馆陈列革命文物,培养志愿讲解员开展红色讲解,打造“现场讲解+影视”沉浸体验,成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与社科普及基地。在此基础上,乡内以“老勐主传统美食荟”为纽带,将红色文化与味觉盛宴相融,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通过腊鸭、凉拌鸡等特色美食展示、农特产品评比及篝火晚会,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2000万元。如今的碧安乡,形成“访碧光红址、听革命故事、品勐主美食”的特色路线,既让红色精神在行走中扎根,又以“美味经济”激活乡村活力,实现红色传承与文旅发展的双向赋能。 全域联动:多元载体激活融合新动能 景谷通过节庆活动、特色村寨、生态景区、文创集市等多元载体,将非遗、生态、民俗、农产等资源深度整合,既擦亮了“无量宝地·千景之谷”的品牌名片,更实现了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与村民增收的多重赋能,推动文旅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陀”一“寨”:非遗陀螺与傣寨新景的“共舞” 景谷县益智乡以“农耕体验+民族文化+观光旅游”为方向,串联非遗传承与村寨蝶变,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作为“陀螺之源”,乡内已举办四届陀螺文化节,县里更升级打造了“金陀螺国际邀请赛”,吸引省内外陀螺爱好者,甚至国际友人前来竞技。“陀王争霸”“陀螺彩绘DIY”等活动形式不断丰富,“陀王取经”“校园传艺”等传承手段持续推进,让国家级非遗扎根生活、走向全民。依托1700万元沪滇协作资金,石寨村勐堆村民小组完成人居环境改造,硬化村道、太阳能路灯与文化广场相映,村民开办的农家乐旺季日均接待超50人次。如今形成“观陀螺竞技、访傣家新寨、品农耕风味”特色路线,陀螺文化节聚拢人气,勐堆村与芒冒小组的农耕体验中心、民族展馆承接客流,非遗活力与村寨魅力交融,既擦亮“全国文明村镇”招牌,又铺就村民增收的幸福路。
从“泉”到“山”:疗愈秘境与生态奇境的“共鸣” 景谷深耕芒卡与白马山的生态人文资源,用文旅融合勾勒康养画卷。凤山镇平寨村的芒卡温泉藏于青山褶皱,其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将温泉康养与自然静谧相融,温泉含千万年矿物质可疗愈身心,独栋山居推窗见翠,室内外汤池伴松风虫鸣,成为疗愈休憩的优选地。威远镇联合村的白马山已升级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悬崖泳池映云海如“天空之镜”,“火星部落”营地、悬崖图书馆与星空篝火相映,更可远眺芒玉峡谷丹霞奇观,让自然探幽与休闲体验完美契合。两地串联成“温泉康养+生态探秘”精品线路,既激活了山水价值,更让“康养景谷”名片愈发鲜明。
“谷中千景”:串联文化与消费的新兴“烟火地标” “谷中千景”文旅创意集市以滨河西路为核心,打造全年无休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成为景谷“无量宝地·千景之谷”品牌的鲜活载体,推动文旅融合从资源整合迈向价值聚变。集市深耕地域文化根基,汇聚非遗手作、国潮文创、民族美食等多元业态,陀螺造型创意雪糕、象脚鼓主题文创等产品让非遗“可触可购”,古风歌舞、茶艺展演等沉浸式体验更显文化底蕴。
作为农文旅融合枢纽,集市联动本地农特产品,通过“特色展销+技艺展示”模式拓宽销路。它更与节庆、线路深度绑定,端午节、火把节等活动期间客流激增,还作为中秋、国庆“一街四寨”旅游线路的核心节点,串联芒卡温泉等村寨资源,2025年多场活动累计带动消费9727.82万元,既让市民游客在烟火气中感知文化魅力,又以“集市经济”激活产业动能,实现文化传播与富民增收的双赢。 共富图景:从“产业增收”到“精神富足” 文旅融合的终极目标,是让各族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景谷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文化互动,让发展成果由各族群众共享,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利益联结:让农户成“股东” 在凤山镇海子寨咖啡庄园,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庄园务工、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还能学会咖啡烘焙技术。这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模式,在景谷多个村寨同步上演,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租金,带动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据悉,2024年,全县文旅产业带动就业超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占比78%,“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成了常态。
文化认同:让各族群众成“家人” 文旅互动,成了增进民族团结的“粘合剂”。威远镇的泼水节上,傣族群众手把手教汉族游客跳嘎光舞,游客的水花溅到傣族大姐身上,两人相视一笑;益智乡的陀螺赛中,彝族同胞与拉祜族乡亲组队参赛,输了一起总结经验,赢了一起欢呼;香盐村的制盐工坊里,傣族、彝族、汉族传承人共同学习熬盐技艺。以前村寨间来往少,现在游客来了,大家一起办民宿、做美食,感情越来越深。
生态平衡:让发展更“长久” 景谷的文旅发展,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芒玉峡谷作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核心区,开发时特意保留80%原始植被:8.7公里游览栈道采用防腐木,避开珍稀植物生长区;太空客房、火星部落等体验项目,全部使用太阳能供电;游客产生的垃圾,由专人分类回收。2023年芒玉峡谷获评3A级景区后,带动周边村寨发展多家生态农家乐,实现“保护生态、兴旺产业”的双赢。如今,峡谷里的珍稀植物长势更好,游客也越来越多,“生态好,旅游才会好”成了景谷人的共识。 四十华章:继往开来启新程
站在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景谷已从昔日的偏远县城,成长为滇西南文旅融合的标杆:勐卧双塔、芒玉峡谷、白马山3个3A级景区开门迎客,白马山熙康云舍、芒卡熙康云舍等高端酒店备受青睐,“周末游”精品线路串点成链。
秋日的景谷,威远江畔稻浪翻滚,傣族楼房的炊烟与温泉的雾气交织,山间传来各族群众的欢歌。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砥砺前行,这座“千景之谷”正以文旅为桥、以团结为基,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奏响更加和谐动人的“诗与远方”乐章——这乐章里,有山水的灵动,有文化的厚重,更有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本文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余纪华 杨永见 县文旅局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刺五加炒牛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