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碧安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把碧安乡打造为县域内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提升保护传承力度,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近年来,碧安乡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争取革命老区建设等资金,对多处革命遗址开展“修旧如旧”修缮工作,让文物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活力。同时,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层级,目前,被命名为省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认真开展文史资料和实物的征集、整理、研究工作,编撰《澜沧江两岸的烽火》《三江司令》《碧光春秋》等书目,创作《星火燎遍景澜六》专题纪录片,拍摄《碧安故事》短视频,设立纪念馆对思普区革命战争时期的物件以及革命人物私人器具进行陈列和展示,通过图文并茂、物资展览等形式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和直观感受,让革命历史绽放出新时代的文化魅力。 

创新传播方式,让红色名片“亮”起来。通过挖掘一批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新时代红色故事,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善思能讲的讲解队伍,将思普区的革命故事讲透、讲精、讲感人,不断诠释好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瞻仰革命遗址、观看革命视频、重温入党誓词,对党员干部进行体验式教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通过开设“大思政课”,开展国旗下讲话、诵读历史经典、传唱红色歌曲等,推动红色资源更好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用红色文化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教育引导青少年培养文化认同、厚植爱国情怀。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让红色旅游“火”起来。碧安乡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创新红色资源融合发展新模式,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特色产业、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特色资源结合,依托红色遗址开展农特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在特色产业中加入“红色”文化元素,推动形成红色产业集群;将乡内的历史建筑与红色革命遗址串联成打卡点,打造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使迤南“小昆明”的美誉和思普区“小延安”的称号完美融合,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平台,积极宣传红色文化、展示红色景点,以“好客”形象吸引游客,推出红色+节庆旅游,突出节日主题,以节日的仪式感和氛围感带动红色文化旅游,实现传承红色基因与发展旅游经济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