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栏目
 
【辉煌四十年】安居又暖心!景谷住房保障四十年发展托起群众“幸福梦”

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徐昌文 吴昊燃 时间:2025-10-27 阅读:

图片

住房,是承载民生幸福的基石。回溯四十年时光,景谷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锚定“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目标,以精准施策的“绣花功夫”持续织密住房保障网,书写了一部从“无房愁”到“优房享”、从“挤着住”到“舒心住”的民生改善史诗,让住房保障成为筑牢群众幸福生活的坚实底色。

图片

图片

时光倒流至40年前,景谷群众的住房条件普遍简陋。“土坯墙、茅草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是许多老景谷人共同的记忆。当时,城镇里拥挤的大杂院,农村里人畜混居的木瓦房,是主要的居住形态。住房,更多是“遮风挡雨”的生存需求,距离“舒适宜居”的梦想还很遥远。

图片

“那时候一家七口人挤在三间低矮的土房里,光线昏暗,地面潮湿。最怕的就是雨季,半夜都要起来接漏雨。”今年80岁的李大爷回忆起往昔,感慨万千。

图片

图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景谷的住房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景谷的城乡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一片片设施老旧的棚户区被规划整齐的住宅小区取代;一栋栋设计新颖、功能完善的商品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偏远山村通过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旧貌换新颜。钢筋水泥取代了土木砖瓦,独立卫浴、明亮客厅、功能分区成为新家的“标配”。

图片

“以前租私房,一年搬两次家,现在住公租房,孩子能就近上学,租金还不到市场价的一半,心里太踏实了!”入住“森林家园小区”的外来务工者李师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

图片

图片

如今,公租房已成为景谷住房保障体系的“压舱石”,覆盖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及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三类群体。自建设启动以来,景谷累计投入6.6亿元,建成5259套公租房,总建筑面积27.43万平方米,有单身公寓、两室一厅等多种户型,面积有40、50、60平方米不等,均配备独立厨房、卫生间及基本配套设施,满足家庭基本居住需求。通过“个人申请—单位联审—部门复核—公开公示”的四级审核闭环机制,对公租房的续租、腾退与分配进行动态优化,实现了房源的高效循环与困难家庭的精准保障。截至目前,已累计保障超6000户住房困难家庭顺利入住,入住率达95%以上,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占比28%,新就业青年、大学生占比15%,有效缓解了不同群体的住房难题。在管理服务上,景谷创新打造“公房社管”新模式:将5个公租房小区纳入基层治理“书记领建”项目,由社区牵头成立物业公司,提供“租金缴纳、报修维修、政策咨询”一站式服务,同时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涉及“公房社管”的杧乡、凤岗、响水3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基本承担了5个公租房小区楼栋修缮、绿化保洁等费用。共计完成绿化修整4300余平方米、处置漏水问题438起、安装电路压板350余个、修复监控42处、惠及居民3062户。

图片

图片

40年前,景谷“房地产开发”尚属空白,全县90%以上居民居住在土坯房或砖木房内,房屋平均层高不足3米,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3平方米,且80%的住房无独立厨卫,仅能满足“遮风挡雨”的基本需求。2005年,景谷县首个商品房项目落地,标志着房地产建设正式启程,此后20年间,入驻房企从1家增至43家,开发项目从单一住宅拓展到商业、住宅综合体,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近年来,随着“品质住建”政策推进,景谷房地产开发进入“精耕期”:房企在户型设计上,将卧室、客厅采光率提升至80%以上,90平方米以上户型功能分区达标率100%;在小区配套上,“盛景湾”“公园世家”等项目绿化覆盖率超35%,健身广场平均面积达500平方米,儿童游乐区配备滑梯、秋千等设施10余种,地下停车场车位配比达1:0.8。目前,全县已有69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投资64.56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165.54万平方米,可满足约1.8万户家庭居住需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40年前的不足13平方米跃升至37平方米,95%以上的新建住宅配备独立厨卫与电梯。同时,当地通过建立房价监测机制,近五年商品房均价稳定在3200-5000元/平方米,并通过严查违规销售、规范工程质量等举措,保障市场健康。

图片

图片

如今,走在景谷城区,错落有致的品质小区、完善的生活配套,不仅让居民实现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转变,更让城市颜值与品质同步提升。

图片

图片

40年前,全县85%以上农村居民居住在茅草房或砖木房内,其中40%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成为C、D级危房,一家三代挤在不足50平方米危房中的情况普遍存在。彼时的“改造”多为村民自发修补,仅能填补屋顶漏洞、加固松动木梁,投入成本不足千元,且无统一标准,治标不治本,每逢雨季,村民都要彻夜值守防漏防塌。40年后,景谷县以“精准识别、分类施策”推动农危改升级。自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投入31.59亿元,完成5.5万户危房改造,惠及20万农村群众。针对C、D不同等级危房,采取差异化改造方式,投入每户0.25万元至5万元不等的标准进行改造。

图片

图片

“以前漏雨的茅草房,现在变成了有卫生间的砖瓦房,再也不用怕刮风下雨了!”勐班乡村民刀大姐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

图片

农村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景谷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让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人们向往的“诗意栖居”之地。目前,全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个,即景谷镇纪家村,村落内道路基础设施完善,水泥路面实现全贯通,部分农户仍保留石板路连通,保留地方独特的传统建筑材料。水、电等生活基础设施均能满足传统村落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如今,走进景谷乡村,崭新的安居房错落分布,传统村落风貌依旧。

图片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景谷的住房变迁,是一部从“无房愁”到“优房享”、从“挤着住”到“舒心住”的奋斗史,是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一砖一瓦,为群众筑起了遮风挡雨的温暖巢;一门一窗,托起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景谷正继续书写着“安居”与“暖心”并行的民生答卷,让幸福的底色在每一扇明亮的窗户后熠熠生辉。

本文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徐昌文 吴昊燃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景谷:沪滇协作义诊暖重阳 山海同心护百姓健康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