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栏目
 
【辉煌四十年】四十年茶香漫山海:一片绿叶书写景谷传奇

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曹明星 周洁 通讯员:民乐镇 罗艳萍 时间:2025-10-20 阅读:

图片

四十年风雨育茶香,万亩青山变金叶。从1985年的3.1万亩茶园到如今的28.05万亩,从年产803.7吨到突破1.5万吨,从单一品类到21个优良品系,从柴火炒制到数字化智能生产——景谷茶产业用四十年,书写了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奋斗史诗。这一片茶叶,不仅记录着一方水土的时代变迁,更承载着十二万茶农的致富希望。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的关键节点,茶产业正以规模化、数字化、品牌化的全新姿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曾经的深山绿叶,化作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图片

千年茶韵·文脉传承

图片

图片

景谷茶叶产制历史悠久,是茶马古道重镇和云南白茶核心产区。这里至今保留着百余株500年以上古树白茶,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为茶树起源提供了古生物依据。清代“白龙须贡茶”深受乾隆皇帝喜爱,20世纪80年代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载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图片

图片

非遗传承人李大昌家族世代制茶,完整保留着古法制作技艺。“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这是我们景谷茶的魂。”正是这份坚守,让跨越千年的茶香至今萦绕在秧塔的青山绿水间。

四十年跨越·产业腾飞

图片

图片

四十年风雨兼程,景谷茶叶产业书写了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奋斗史诗。1978年,全县兴建84个联办茶场,开辟茶园1.57万亩。老茶人李大昌回忆:“那时全是手工作坊,炒茶靠柴火,揉茶靠体力。”

图片

图片

数字记录发展足迹:1979年总面积3万亩,总产量477.80吨;1985年种植面积增至31838亩,总产量突破803.7吨。截至2024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8.05万亩,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31亿元。

图片

图片

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从1981年的16个品系发展到如今的21个优良品种,包括景谷大白茶、云黄1号、雪芽100号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库。

数字赋能·科技兴茶

图片

图片

景谷以打造“中国大叶白茶县”为愿景,构建起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2022年发布《景谷大白茶》《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建成数字白茶全产业链追溯平台。2025年创新推出秧塔大白茶的科技“三把锁”——茶联体、政府公共仓和数字茶票。

图片

图片

在民乐镇秧塔村,茶农陈明兵和46户乡亲成为首批受益者。“今天摘得六百多块,”陈明兵笑着说,“交交鲜叶就回去,可以休息了。”政府公共仓通过物联网、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茶叶从鲜叶到成品全流程溯源与品控。

三茶统筹·融合发展

图片

图片

景谷以“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为指引,让白茶成为生态富民的“金叶子”。近年来,培育茶企及合作社500余家,建成茶叶初制所213个,42家企业获SC认证。2022年荣获全国“白茶产业统筹发展先行县域”“茶业百强县域”等称号。

图片

图片

创新推行“绿色”监督模式,2023年起实施整村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实施有机认证茶园(含转换期)24.42万亩,98家茶企(合作社)获有机认证,让“景谷大白茶”的品质招牌越擦越亮。

茶旅融合·活力绽放

图片

图片

每年四月开采节成为景谷茶旅融合的重要窗口。2025年4月20日,秧塔村举行“品景谷白茶·寻茶祖之源”开采仪式,千余名嘉宾游客参与其中,这是民乐镇连续三年举办的景谷秧塔大白茶开采系列活动。青石板路蜿蜒穿过千亩古茶园,观景台可俯瞰茶山风光,茶文化展示厅飘散着沁人茶香。

图片

图片

茶农李建梅笑着说:“以前只知道种茶卖茶,现在学会了‘卖体验’。接下来想搞民宿,让游客吃农家饭,体验采茶制茶。”茶旅融合让传统产业与现代旅游发生美妙化学反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富民增收·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

2024年景谷茶叶惠及10个乡(镇)20000多户12万茶农。全县有茶企及合作社500余家,获得SC认证的经营主体42家,茶叶初制所213个。年度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60.31亿元。

图片

图片

今年7月9日,农夫山泉捐赠的现代化茶厂正式投产。这座投资2800万元的茶厂配备日加工产能5吨的生产线,已收购鲜叶约1500吨,生产干茶300多吨,纳税超过90万元。

图片

图片

茶农刀俊说:“现在摘一芽二三叶比单独摘芽包,省了一半的力一半的工。以前二十亩要四十个工,现在二十个工就干得完。”景谷秧塔大白茶责任有限公司主理人王惠琴感慨:“看到百姓拿钱的时候,那一刻我们非常开心。”

未来展望·谱写新篇

图片

图片

景谷茶产业正沿着清晰蓝图稳步向前。到2030年,全县大白茶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0万亩以上,全省推广种植面积预计突破60万亩,产业链综合总产值向200亿元目标迈进。

图片

图片

未来将建设成为云南省大白茶生产加工、科学研究和交易集散三大中心,创建1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50个以上茶叶专业村,全力打造中国大白茶产业示范区。

图片

图片

四十年风雨兼程,一片茶叶见证了一个产业的崛起,也承载着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从非遗传承人李大昌到操作现代化设备的老茶人,从秧塔村的茶农到现代化茶厂的主理人,他们因茶而命运相连,共同编织着景谷茶产业的光明未来。这片绿叶,正带着茶乡人民的期盼与梦想,走向更加宽广的世界舞台。

本文来源:景谷发布 记者:曹明星 周洁 通讯员:民乐镇 罗艳萍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绿色发展】云投林纸:育种不用“攀高枝” 矮化园里授粉忙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