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守护好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绿色松林,切实保障森林生态安全,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风险,近期,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根据保护区松林分布特点、历史虫情数据及地形地貌特征,周密部署,圆满完成了钻柱类害虫及松材线虫专项普查工作,为保护区的松林“健康”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 
精密部署,拉紧“防护网”。松材线虫病是极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而钻柱类害虫是其传播的主要媒介。今年是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以及松树钻柱类害虫调查的开官之年,为确保普查工作科学、高效,管护局制定了详尽的普查方案,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普查队伍,克服保护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的困难,运用实地踏查、标准地调查、对全区范围内的松林资源及周边交界地带,进行了“地毯式”踏查,确保不留死角。 
科学普查,摸清“健康底数”。普查期间,队员们跋山涉水,深入林区一线。他们仔细勘查每一片松林,通过看、查、析等手段,观察树木生长情况,排查枯死、变色、松针脱落等异常现象,并对可疑松树进行记录。 
成果显著,守护“生态底色”。经过全面、细致地普查,本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普查结果显示: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未发现松材线虫疫情,森林资源总体健康安全。同时,本次普查也系统性地摸清了钻柱类害虫的种类和分布本底,为后续设立标准样地、安装诱捕装置和样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长效护航,筑牢“绿色盾牌”。此次普查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阻击战”,更是一次主动的“防御战”。它标志着保护区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下一步,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持续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宣传引导,不断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能力,坚决守住这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安全底线,为构建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空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