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栏目
 
【乡情乡恋乡愁】你好,景谷——纪庭雅苑:一位村民的十年坚守,让古村落记忆“活”起来

来源:景谷镇 俞泽龙 时间:2025-09-26 阅读:

图片

在景谷县景谷镇,有一座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纪家村。这里保留着九间老瓦房、旧大门、古祠堂锦标柱和一口老井,但村民纪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们村有历史,但缺了能让人看得见的‘文化魂’。”于是,他用十余年时间做了一件让全村人惊叹的事——把自家祖传的老瓦房改造成了一座充满烟火气的乡村记忆馆“纪庭雅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宅新生:从民国瓦房到文化展馆

推开纪庭雅苑斑驳的木门,时光仿佛倒流回民国时代。这栋三开间的老瓦房,正是当年纪伟曾祖父所建。2024年,纪伟在完全保留房屋原貌和尺寸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对老宅进行了加固维修。“现在的房子,既能留住祖辈的样子,又能再挺立至少50年。”

正房内,土墙上悬挂着纪伟耗时十余年编写的《纪家营的世纪更迭》。这份装裱在镜框里的村史,记录着从清末到新时代的村庄变迁。纪伟笑着说:“在普洱的乡村,应该很少有能把自家老宅、老物件和文字文化这样完整保留下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杂件博物馆”里的乡愁密码

展馆里陈列的200余件老物件,九成以上是纪伟家族传承下来的“家底”:“中华民国”九年庚申的马料嘴袋、“中华民国”十年辛酉的茶篮、“中华民国”十二年癸亥的染料桶、“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丁亥的皮箱……每一件都带着使用痕迹。

“这些在别人眼里是破烂,在我这儿都是宝贝。”纪伟指着一架民国时期的纺车说,“我奶奶用它来煮饭,最珍贵的是这个茶篮,是我爷爷亲手制作,承载着我太多的记忆。”这些物件没有玻璃展柜的隔离,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甚至触摸岁月的包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个人的文化抢救工程

纪伟的收藏始于一个朴素的念头:“家里老物件越堆越多,扔了可惜,不如摆出来给大家看。”随着纪家村入选传统村落,他意识到这些物品的文化价值:“政府保护的是建筑,我想留住的是生活。”

他给每个物件配“出生证”(传承物品卡):铜角器,“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前;铜酒漏斗,“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前;青花瓷碗,“中华民国”二年癸丑前……每一个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不是物,是“生活现场”。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他就自己琢磨布展,用旧桌子、板凳当展台,拿收集的盒子藏物件。这种“土法策展”反而形成了独特的乡土美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让老物件“活”下去

站在修缮一新的老宅院里,纪伟还有新的计划:“未来希望能得到更多支持,扩大展馆规模,并利用数字化技术记录这些老物件的使用场景,让年轻一代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乡村文化瑰宝。”

图片

夕阳西下,老瓦房的门楣上“纪庭雅院”的字样依然清晰。纪庭雅院或许不够专业,但正如一位来访学者所说:“这才是最真实的乡村记忆现场,每一件物品都带着体温,每一处修补都写着坚守。”

本文来源:景谷镇 俞泽龙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民生关注】景谷联社持续开展校园便民、反假币与征信宣传系列活动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