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栏目
 
师者如兰!我们身边的好老师——王学顺

来源:县委文明办 民乐镇 时间:2025-09-11 阅读:

王学顺,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景谷县民乐镇小学教师。自1991年踏上讲台,他便将自己的人生与乡村教育紧紧绑在一起,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唯有34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染霜的教育“老兵”,他的足迹遍布任教过的每一片乡土。“让乡村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是他34年来不曾动摇的初心和信念,正是这份坚守,让他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耕耘,用时光书写“敬业奉献”,为乡村学子点亮了通往远方的希望之路。

图片

火把下的坚守:以行动筑牢“一个都不能少”

1991年9月,刚走上讲台的王学顺,到民乐镇大河边村上岔河社小学任教。这是一所典型的“一师一校”山村小学,当时的学校还没有通电,夜晚的教学与学习全靠火把照明。22名三年级学生来自20户人家,不少孩子因要帮家里干农活时常缺课,更有家长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不愿送女孩上学。面对困境,王学顺既当班主任又当校长,更成了“劝学员”。他一次次上门家访,用通俗的语言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告诉家长“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家乡穷根”;对缺课的孩子,他主动帮衬农活,再利用间隙辅导功课。不久后,家长们逐渐转变观念,全力支持孩子上学。1994年7月,这22名学生全部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大部分还升入初中继续深造。这是火把时光里,他交出的第一份“育人答卷”。

图片

以身作则:用爱心扭转山村教育观念

1995年9月,王学顺调到民乐镇大河边村沈家村小学任教。这所学校覆盖4个自然村,60多名学生中很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存在“听不懂汉语、逃学厌学”“家长不重视教育”等新问题。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校为家谋对策,针对“语言障碍”和“逃学”学生,他一边放慢教学节奏、用方言辅助讲解,一边利用休息时间逐户家访,既宣传义务教育政策,又主动分享科学耕种知识,用“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对不尊重老师的家长,他从不急躁,而是通过与家长反复谈心来引导。在他坚持不懈下,厌学的学生主动返校,当地“尊师重教”的风气也悄然形成。

图片

言传身教:用榜样力量涵养优良班风学风

在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里,王学顺始终坚信“老师的样子,就是学生的镜子”。每天,他总是带着真诚的微笑迎接学生,用饱满的激情上好每一堂课;从学生进校园的第一天起,他就手把手教他们整理书包、打扫卫生,培养生活、做人、学习、健体的“四大习惯”。学生读课外书,他陪着一起读、一起分享感悟;班级打扫卫生,他拿起扫帚和孩子们一起干;遇到学困生,他利用课后时间耐心辅导,从不放弃一个人。他还坚持利用休息日上门家访,与家长共同制定育人计划。在他的带领下,所带班级始终班风正、学风浓,“流动红旗班”的荣誉成了常态。

图片

34年来,王学顺始终坚守党的教育方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每年师德师风考核均为合格。他没有耀眼的荣誉光环,却用“爱心劝学”“行动破难”“榜样引路”,在民乐镇的乡村教育路上,点亮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求学梦。他就像山间的一棵青松,默默扎根、静静守望,把“敬业奉献”的初心,活成了乡村教育最温暖的模样。

本文来源:县委文明办 民乐镇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师者如兰!我们身边的好老师——周家勇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