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惠普金融】农行景谷支行:“金融活水”润民生 多元服务助产业“破茧成蝶”
来源:农行景谷支行 时间:2025-08-27 阅读: |
茶香漫山野,服务暖人心。农行景谷支行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与客户需求,通过创新信贷服务破融资困局、优化便民服务疏交易堵点、延伸产业帮扶促农户增收,为特色产业注入金融动能,助力景谷村上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小作坊升级为区域标杆,带动300余户茶农实现“家门口”增收,生动践行“金融赋能+致富带头人带动”的乡村振兴路径。 金融“组合拳”破壁,挣脱融资枷锁 在乡村产业发展版图中,融资难题如枷锁般困住不少经营主体的前行脚步。农行景谷支行派驻永平镇的金融特派员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发现景谷村上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某的困境。 王某深耕茶叶加工多年,手握传统制茶技艺,本想大展拳脚扩大规模,却因资金短缺,只能维持小规模家庭作坊生产。陈旧的设备拖慢产能,收购茶青需现结现金但流动资金告急,更棘手的是,因没有房产、土地等传统抵押物,申请贷款屡屡碰壁,好手艺难施展,发展陷入困局。 针对王某的融资痛点,农行景谷支行精准施策,匹配多元化信用评估融资服务模式,打出“信用评估+产业前景+经营流水”的组合拳,农行景谷支行客户经理深入实地,详细核查合作社的经营流水、茶叶收购结算记录等“硬数据”,广泛收集茶农合作稳定性、王某在当地的制茶口碑等“软信息”,综合构建非传统抵押的信用画像。短短一周时间,无需抵押担保,5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便精准投放至王某账户,专项用于购置新型加工设备和补充收购流动资金。 “从以前贷款到处碰壁,到现在不超过一周就能拿到钱,农行景谷支行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王某看着新到的自动化制茶设备和满仓的优质茶青,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道。 此次金融支持,不仅解了合作社燃眉之急,更探索出一条破解乡村产业融资难的新路径,成功将金融主体的“信用资产”转化为“金融活水”,为破解同类经营主体融资困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样本,为景谷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效能升级促转型,小作坊变身区域“主力军” 资金到位后,景谷村上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加速转型之路。王某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杀青机、揉捻机等设备,将传统手工制茶模式升级为“半机械化+人工精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充足的流动资金拓宽了合作社的茶青收购版图,覆盖周边20余个村组,构建起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链。 截至目前,合作社茶叶加工量从去年的15吨突破至55吨,增幅超300%;年销售额从330万元跃升至400万元,同比增长超20%。曾经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已成功蜕变为永平镇茶叶加工的标杆企业,成为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引领着永平镇茶产业朝着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大步迈进。 便民服务通堵点,零钱服务让交易“秒完成” 针对茶农现金交易多、零钱需求大的特点,农行景谷支行秉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专门推出“零钱包”“旺季零钱保供”等便民服务,今年已累计提供零钱兑换超300次,解决了茶农“卖茶找零难”的烦心事。 “以前卖茶要等合作社凑零钱,现在农行网点和村口的惠农支付点随时能换,几分钟就能完成交易,省心多了!”茶农张大叔赞不绝口。 产业带动富农户,300余户增收稳 “产业要致富,金融来铺路。”在农行景谷支行“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王某的合作社上演“双重蝶变”——既完成自身壮大,更化身“致富引擎”,带动乡邻奔赴好日子。 合作社在永平镇团结村、芒腊村设立收购点,覆盖20余个村民小组,茶农步行几分钟就能卖茶,且收购价比原先自行采摘价格高15%。“以前采鲜叶只能在家加工,设备简陋、技术有限,做出来的茶叶达不到市场标准,卖不上价;现在专心采鲜叶,直接送茶厂就能换现金,‘家门口卖茶’既便捷又增收,跟着合作社干,心里踏实又有奔头!”茶农李大姐质朴的话语,说出了乡亲们的共同感受。 目前,合作社与300余户茶农稳定合作,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真正以“金融赋能+产业带动”,铺就乡村共富路。 从“融资无门”到“产业标杆”,从“卖茶难”到“增收稳”,农行景谷支行以“金融+服务”双轮驱动点亮产业振兴路。下一步,农行景谷支行将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秉持“金融为民”初心,以“创新信贷+便民服务+产业帮扶”为抓手,将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特色产业,让“金融活水”真正润到农户心坎里,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 |
本文来源:农行景谷支行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学习进行时】“接地气,有干货”——景谷镇举办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