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教育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地,景谷县威远镇联齐村的几位拉祜族学子陆续收到了跨越山海而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十年前,别说考大学,能读完高中的拉祜娃都屈指可数。记得我刚上小学时,村里的校舍还是破旧的红砖房,老师留不住,学子们也多半读到小学毕业就跟着大人做农活、采茶叶。”联齐村村干部李安仙回忆说。转折是从“教育扶贫”的春风吹进山寨开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一年比一年实: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改建学校,崭新的教学楼取代了破旧的红砖房,课桌椅、图书室、实验室配齐了,县里还派来了城里的支教老师,普通话从一年级就成了“必修课”;“两免一补”政策让学费、住宿费全免,每天还有营养早餐补贴;这些政策春风吹暖了山寨,为高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十年来,在教育政策的扶持下,拉祜族村寨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专29人,大专及本科生44人,研究生2人。今年,联齐村共有9名学生参加高考,400分以上3人,500分以上3人,550以上1人,4名学子被云南师范大学、湖南女子学院、昆明学院、丽江师范学院录取,涵盖了法学、师范、医学、管理学专业领域。 
这些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证明,更藏着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多的拉祜儿女走出大山,带着党的关怀与期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