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低保金维持了我和奶奶的基本生活,现在又帮我解决上大学的困难,给了我继续追梦的勇气。”八月金桂飘香,万千学子携梦启航赴新程,对于像小彭(化名)这样身处困境的孩子而言,这不仅是个人奋斗的果实,更是一份凝聚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关爱的“阳光答卷”。 
近年来,景谷高度重视民生兜底保障,深入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工作理念,着力构建精准识别托底、高效协同服务、社会多元关爱的“三张守护网”,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求学之路筑牢坚实保障。 小彭的故事,是全县困境儿童关爱保障成效的一个缩影。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她与奶奶相依为命,主要依靠大伯家照护。大伯自身患有慢性疾病,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2022年,县民政局在排查中了解到小彭的困境,迅速将其家庭纳入保障范围,她和祖母被纳入B类最低生活保障。今年升学在即,县镇两级民政部门积极行动,计划通过提高低保档次、叠加临时救助金等方式,全力保障她顺利迈入大学校门。 
在2025年升学季,全县参加中考及高考的4814名学生中,有享受低保、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的困难学生347人。他们的背后,是一张由民政牵头、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坚实守护网。 
第一张网:精准识别、托底保障。这张网的核心在于精准发现与筑牢底线。景谷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市困境儿童保障政策,依托社会救助平台精准预警,建立民政牵头,教育、卫健、残联等多部门联动的精准识别机制,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关爱全覆盖。截至2025年7月,全县共将578名留守儿童、1241名流动儿童纳入关爱保护对象;将2247名困境儿童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其中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困儿童122名,享受低保儿童2125名;对212户困难儿童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7.94万元,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得到关爱、不被遗漏。 
第二张网:高效协同、全程服务。这张网的关键在于部门联动与权益保障。景谷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综合保障体系。一是强化联动执行,推动民政、教育、卫健等部门及县乡村三级协作,在全县25所中小学设立关爱专班,建立“一人一档”,通过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等保障平等受教育权。二是健全政策托底,完善三级动态管理和走访制度,创新实施监护风险“红黄蓝”三色预警评估机制,筑牢安全底线。三是强化资金支撑,构建“福彩金托底+慈善款补充+专项基金发力”三重保障网。2024年,共筹措助学资金2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25名,发放特困及低保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989.59万元,稳稳托起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之路。 
第三张网:社会聚力、多元关爱。这张网的活力在于基层力量与温暖陪伴。景谷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起“乡(镇)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专业社会组织”的基层服务队伍。建成并有效运营标准化“儿童之家”7个,为儿童提供临时照料、课后辅导、心理支持、文体活动等服务的社区平台;深化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爱在身边·青暖童行”儿童关爱服务系列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关爱服务活动9场次,发放关爱物资价值18.043万元,惠及儿童3353人次。2025年工作力度持续加大,1至7月已开展活动14场次,惠及600余人次,有效丰富了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政工作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景谷化作坚实的行动。当小彭在日记中写下“我把党来比母亲”的真情流露,当留守儿童在“爱心妈妈”关怀下展露笑颜,当2247名孩子的档案从“受助对象”逐步标注为“追梦少年”——这张用制度刚性支撑与人间温情共同编织的守护网,正有力地托举起新时代边疆少年翱翔蓝天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