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景谷县法学会围绕年度政法重点工作及职能职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推进法治宣传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参与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充分发挥政法单位法学专业人才优势,强化资源整合,一体推进队伍建设、精准普法及矛盾纠纷化解调处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入全县平安法治建设,为有效提升广大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贡献积极的法学力量。 

夯基固本壮大法学法律团体力量 县法学会严格按照《中国法学会章程》,秉持“积极发展、坚持标准、改善结构、合理布局”原则,在现有130余名法学会员的基础上,结合县政法单位新进人员实际,围绕政法工作、平安建设、行政执法、法律服务等实际工作需要,抓实人员摸排及政策宣传,从严发展法学会会员18名,稳步有序壮大全县法学法律团体力量。同时切实加强会员管理服务,认真落实《中国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督促指导会员单位强化对新进会员的帮扶教育管理培训,搭建会员联络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推进会员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为构建“专业+行业+志愿+基层+专家”“五位一体”的法学法律服务团队输送新鲜“血液”。 

靶向施策多措并举落实精准普法 紧扣精准普法工作目标,抓机制、聚重点、建平台,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一是用好法治副校长和“法治副村长”2个工作机制。聚焦全县学校布局及村(社区)管理实际,配合教育等行业部门选配法治副校长30名、“法治副村长”154名,以不定期开展送法进学校、进机关、进村(社区)等形式,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二是注重分层分类普法。整合县、乡、村三级专业、行业、志愿等普法力量,聚焦“8类重点人群”,变大水“漫灌”式宣教为精准“滴灌”式普法,年内针对初中文化以下青壮年开展劳务权益保护等定向宣讲4100人次,对经济、婚恋、山林水土、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当事人开展专项普法3400人次,对留守儿童等“三留人员”开展送法服务1200余人次,对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定群体开展法治教育1800余场。三是抓好普法平台载体的融合运用。拓展互联网+普法新路径,聚焦酒、财、气、情等重点领域,创新思路制作普法小视频、小短剧、微电影等,借助“两微一端”平台推送发布,以“短视频”演绎大道理,让法律条文变成家常话,使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多维联动推动法治调解走深走实 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县法学会坚持“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早”的工作原则,结合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工作,在强化专项知识储备、熟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学法律团体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深入基层一线,联合各乡(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及村、组开展“情理法”融合调解。工作中注重将普法宣传教育融入调解工作全过程,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表达个人诉求、维护自身权益,通过专业定责、柔性调解,有力推动一批矛盾纠纷得到实质化解,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