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雨纷纷,追思悠悠寄深情。为保障2025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县民政局立足“三个强化”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安全保障、移风易俗、服务提升三项重点工作,实现零安全事故和零不文明行为,为全县营造了平安、文明、绿色的清明祭扫环境。 

强化安全保障,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制定《2025年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实施方案》,开展“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累计整改隐患2处,确保防火通道畅通率100%。自3月15日起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建立“人防+技防”监测体系,实现安全监管全覆盖。联合县文明办、县林草局等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短信等平台多维度宣传,累计推送“文明祭扫倡议书”、宣传海报15条,覆盖5万余人次;向全县21万手机用户发送防火提示短信,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意识。 

强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祭扫新风。推行“鲜花换香纸”行动,在吊钟山公墓设立1个文明祭扫服务点,实现公墓区域纸钱零焚烧。依托民政政策培训进基层活动,将“移风易俗,安全文明祭扫”专题宣传纳入村级协理员培训课程,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宣传引导能力。全县各村(社区)同步开展氛围营造工作,在主要路口、集中居住区悬挂宣传横幅150余条,使文明祭扫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柔性劝导机制,组建“银发劝导队+青年志愿者”联合巡查组,通过“一杯清茶话清明”等方式开展文明祭扫宣传,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50余起,有效遏制燃放爆竹、焚烧祭品等现象。深化殡葬改革联动。印发《深化移风易俗工作通知》,组织各乡(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5场次,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致家属的一封信”宣传单7000余份,覆盖群众10万人次,推动形成文明祭祀社会共识。 

强化服务供给,彰显民政人文关怀。设立便民服务站,在公墓区设置休息区、饮水处等便民设施,配备应急物资40余份,为祭扫群众提供暖心服务。开展“文明祭扫我承诺”活动,设置签名墙收集群众签名200余人,增强公众参与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提供祭扫咨询服务,实现祭扫活动错峰有序开展。 

下一步,县民政局将继续着力构建殡葬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民政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