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绿色发展】景谷:林长制“一子落”促进林草生态建设“全盘活”
来源:县林草局 杨思寒 时间:2025-03-21 阅读: |
“巍巍青山,只此青绿”。绿色是美丽景谷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景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扣省委“3815”发展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五绿”,不断创新推进林长制,全力以赴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提升立的质效、把好破的节奏,同心同德、共绘丹青,以林长制‘一子落’,生动实践促进林草生态建设‘全盘活’。 “管绿”手段持续增强,“林长制”变“林长治” 全面压实林长职责,实现党政“双林长”“双责制”,县委书记、县长既挂帅又出征,带头履职尽责,实现“长”的高站位引领。多次巡林调研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林业综合改革、茯苓产业发展、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多次听取林草工作专题汇报,对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灭火等工作作出批示10余次,签发2道总林长令,破解难题12个,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全县林长制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每一片森林有了责任人,每一位地方主官都有了“责任山”,构建起了无形的“绿色指挥棒”。全县三级林长巡林护林7321人次,“绿色指挥棒”下,“管绿”责任进一步压实,优化网格设置,落实林长制工作“三张清单”,健全“林长+责任单位+林长办”林长巡林服务保障机制,形成“牵头抓总、上下联动、破难攻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更好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增绿”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总量不断扩大 以科学增绿为抓手,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扩绿量、提质量、增总量,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88%,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绘就了一幅绿色新画卷。2024年完成人工造林6.1万亩,义务植树49.95万株,完成第二轮退耕还林落地上图4.05万亩。绘制古树群落矢量173个2823株,散生古树名木1520株,古树名木保护有力有效。统筹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复核,2024年新增申报省级森林乡村1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36个,让景谷“绿色颜值”越来越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势头愈加强劲。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2024年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6.36万平方米、完成率102.08%,完成植树量10831株、完成率108.74%,完成投资2038.6万元、完成率100%。 “护绿”行动强劲有力,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以“制”定“责”、以“巡”护“林”,不断健全完善“护绿”体系,压实保护发展林草资源主体责任。强化“一长两员”配置,全县划分林长制网格1579个,配备生态护林员2042名,常态巡护23.5万次、巡护总里程121.38万公里。投资4800余万元的15条113公里森林防火应急通道顺利建成,利用卫星、高位监控和生态护林员巡护等,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网格监控体系,全县连续40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内。干群联手救助“鸟中大熊猫”亚成黑鹳、集中放归24只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水晶兰、“蕨类植物之王”桫椤等珍稀植物在景谷频频现身,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携手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步伐更加坚定而自信。持续推进“铁腕执法”,扎实开展“利剑护林”专项整治、“清风行动2024”“茯苓生产规范化管理联合整治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种植茯苓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建立起以“林长”为龙头的责任链条和工作机制,“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协作机制、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衔接联席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责任共担、环境共治、生态共护”的强大合力,实现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闭环管理路径,森林督查违法图斑以每年70%的比例在下降,案件查办率提高至100%,有力遏制和震慑涉林违法犯罪。 “活绿”赋能改革创新,激活生态经济动能 始终坚持“云南林业看普洱、普洱林业看景谷”的价值追求,以绿色发展和产业融合为动力,持续在推进林业综合改革过程中破解发展瓶颈,“1+7”林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印发实施,开启了景谷纵深推进林业综合改革的新起点。创新实施天然思茅松纯林大径材培育、人工思茅松纯林一般用材林集约化经营、天然思茅松纯林针阔混交林培育、人工思茅松纯林近自然经营等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快步推进,原料保障、协议签订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大力推广使用小额采伐APP,强化林地要素保障,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审批林木采伐5049件139.72万立方米,建设项目使用林地58件9305.24亩。积极探索创新形成“问题树、对策树、目标树”矛盾纠纷调解法,县乡两级携手成功调解涉林矛盾纠纷115起,办理涉林信访件6起。完成天然林停伐管护、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资金兑付3382万元,为1112名脱贫人口提供公益性岗位,发放岗位补贴742.97万元。加大林改后续服务和林地矛盾纠纷调处,补办林权证87宗1317.4亩,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22宗5345.48亩,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深化,便民利民举措不断创新,努力把景谷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办好、好事办实。 “兴绿”成果富民得益,林草产业不断壮大 重视“绿值”转化,推动绿色发展。探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2万亩,提供劳务就业岗位1600余名,林农实现就业收入600余万元,让林农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依托县国有林场实施综合性苗圃基地、珍贵树种引种和优良乡土树种培育、林下开发种植示范基地等项目,完成衔接资金支付234.58万元。盘活国有林地资源15000余亩,实现利税近6000多万元。强化引资稳资工作力度,组建景谷茯苓产业协会、景谷茯苓产业联盟,加强茯苓生产规范化管理,全年审批备案种植农户983户,使用思茅松4.31万立方米、伐桩130.87万株,种植菌种303.31万包。扶壮龙头企业,带动林草特色经济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完成林下养殖50万亩,珠芽魔芋8613亩,滇黄精4812亩,重楼4555亩,其他林下药物800亩以上,林产品采集面积43.70万亩。思茅松“全产业链科技成果”在昆发布、“景谷茯苓”“景谷甜笋”相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好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转化成财富的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123.63亿元,同比增长21.5%。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制度创新未有穷期。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之年。新的时间单元,不变的时代使命,景谷将始终牢记嘱托,以感恩奋进之姿,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持续完善林长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林业综合改革,切实把林长制转化为振兴林草生态的磅礴之力,奋力抒写景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瑰丽诗篇。 |
本文来源:县林草局 杨思寒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民生关注】景谷江东中路延长线“断头路”正式通车,交通瓶颈成功打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