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生态环境局景谷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服务质效和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从服务“+”、审批“-”、指导“×”、执法“÷”等方面入手,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服务“+”,项目落地有温度。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用“服务+”持续擦亮营商环境绿色发展底色。成立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主动开展技术服务,提前介入、专人跟进,积极开展选址、政策咨询等服务,着力推行“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和“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加强与市生态环境局审批部门对接,有需要时邀请专家团队介入指导,推动辖区项目落实环评工作。针对业务不熟的办事企业,落实政策专员制度,提供“一对一”“手把手”的政策解读、帮办服务,确保审批事项“一次办好”。截至目前,完成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14个,涉及总投资7.56亿元;备案建设项目环评登记表35个,涉及总投资7.15亿元。 审批“-”,审批时限见速度。“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和“全程服务”转变,全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环保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质量,大大提高办理效率。压缩特殊环节时间,环评受理公示与技术审查评估同步推进、分类审查,最大限度提升每个项目的环评审批速度。国家规定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30个工作日和15个工作日,登记表实行自主备案制,切实优化办事流程,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的速度,2024年受理环保报告表审批事项14件全部按时办结,无一件超期或投诉。 指导“乘”,化解堵点见帮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环评豁免、环评告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法依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建立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跟踪帮扶机制,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体外循环”“隐性审批”专项整治及推进中介服务自查,对审批事项提前介入、全周期精准跟踪指导,护企发展。2024年开展集中宣传7次,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开展企业业务培训2场次,累计送政策法规、送技术指导、送业务帮扶进企业一线25人(次)各类许可事项上门帮扶业务指导12家(次),帮助解决手续申办困难疑问15项,让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频共振。 执法“除”,减轻负担见效能。充分利用移动执法系统、在线监控等“数智赋能”非现场执法方式,构建非现场监管体系,实现对企业的远程、实时监控,同时,根据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调整双随机监管频次,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企业,以“不见面”的非现场检查为主,并通过“亲清服务”平台推送问题清单、督促整改,做到“无事不扰”的“线上”执法。对于“线下”执法检查与各单位持续开展多事项联合双随机执法和协同联动执法,减少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提高执法检查实效。实行企业“安静期”制度,每月1至15日无特殊情况不到企业开展执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截至目前,依法对县内的污染源、建设项目等开展环境监察355人次,检查企业142家次,行政处罚4件,处罚款59.3万元。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景谷分局将持续以高水平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绿色+”和经济发展“提速+”齐头并进,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绿招牌”,激发“强引擎”,打造“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