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栏目
 
【景谷好人】普春秀:养侄女十几载 孝老爱亲传佳话

来源:凤山镇党政办 时间:2025-01-03 阅读:

图片

普春秀,女,198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凤山镇文折村岔发田村民小组农民。2008年与同村的朱府林结婚,婚后朱府林哥哥朱府学被确诊为精神二级残、公公瘫痪在床、婆婆患子宫癌需要化疗,2010年嫂子独自离家留下了当时只有8岁的侄女朱西芬没人照顾,生活压力巨大。

一提到普春秀,村里人无一不竖起大拇指,这是因为她多年来无私抚养侄女、照顾精神病大伯哥和患病的公婆,无怨无悔,用爱撑起了这个大家庭。

郑重承诺抚养年幼侄女

2010年,嫂子因受不了公公瘫痪,婆婆患癌,丈夫精神病的家庭情况,远走他乡,留下了年幼的孩子。当时普春秀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亲戚朋友都劝普春秀:“家里一个大人挣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要照顾精神病的大哥和患病公婆,再抚养侄女,要操多少心、挨多少累、花多少钱,还是送去孤儿院吧。”“国家需要照顾的人那么多,我还能走能干,不能给国家添麻烦,孩子现在‘没妈’了,我养活她,当她的妈,不能让她这么小就没有家。”面对亲友们的劝说,普春秀没有犹豫,将侄女朱西芬像亲生孩子一样带在身边,送她上学,教她做人,将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供至大专毕业并顺利找到工作。从文折村到凤山镇中心校往返36公里的路程,5年的时间,每周风里雨里的接送,见证了普春秀婶子对侄女无私的爱。现在,朱西芬长大有工作了,已经完全可以负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但普春秀与丈夫商量后,觉得,侄女还未成家,把父亲带在身边照顾实在不方便,为了让侄女安心工作,她和丈夫毅然决定继续肩负起了照顾大伯哥的责任。每天普春秀都和丈夫一起督促大伯哥吃药,给他收拾卫生、洗衣、做饭,但从无半句怨言。她说“照顾大伯哥虽然很辛苦,但他是侄女的至亲,为了让她能安心工作,有一个更好的前程,我们做叔、婶的苦点、累点无所谓”。朱西芬对婶子和叔叔为这个家无私的付出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说“母亲的离开,让她感觉天塌了,是婶子和叔叔为我撑起了一片天,没有婶子就没有今天的我”。

尽心尽力照顾患病公婆和大伯哥

丈夫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普春秀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患病公婆和大伯哥的重担。家里大大小小的琐事都落在了普春秀的身上。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公婆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普春秀每天做饭都会做的软烂一点,尽量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可口,有空就陪他们拉家常。公婆和大伯哥的病需要每天吃药,每次买药,普春秀从没有因为钱计较过。每次去医院也是普春秀陪同照顾,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经常在家为公婆按摩擦洗,也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因为家里公公经常大小便失禁,普春秀专门购买了一台洗衣机,每天将脏衣裤清洗一遍,定时晾晒被褥。她还定期清理收拾公婆和大伯哥的房间,进行消毒。逢年过节,给公婆和大伯哥购买新衣服新鞋。公婆和大伯哥在普春秀的照顾下,精神越来越好。丈夫朱府林对妻子为这个家的辛苦付出,也充满了感激,他说“如果没有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这个家真不知道成什么样子。是妻子的大爱,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父亲重新站起来、让母亲恢复健康,她就是我的‘福星’”。

相亲相爱传承优良家风

与其他村民家庭相比,普春秀家的生活过得真的很艰难,但普春秀没有被困难压倒,面对生活的艰难与困苦,她义无反顾带领全家选择坚强应对,用“永不放弃”为每个家庭成员筑起爱的港湾。“我相信,好人有好报,人只要心善,就会有回报,这些年吃了那么多的苦,有人说我傻,但我不后悔,”她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行动向大家证明“家庭美德的传承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在她的带动下,文折村年轻妇女纷纷向她学习,经常吵架的夫妻不吵了,以前骂老人的人也不骂了,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转变。她的正能量在改变周围的人的同时,也让她有了满满的收获,就像她说的“好人有好报”,2015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她更加努力上进,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家的政策是真的好,我家最有体会,地震恢复重建让我家住进新房、雨露计划让我的侄女上得起学、医疗救助让我的哥哥、两位老人看得起病,没有这些政策的支持和照顾,我和丈夫怎么可能扛得住这些生活的压力。”在她的引导下,周边群众对党和国家更加心存感恩,进一步增强了发展产业的动力,大家正在努力靠自身能力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最普通的家庭妇女,普春秀将自己的爱全都奉献给了家庭,她用十余年的时间,全心全意、无微不至的照顾侄女、患病公婆和大伯哥,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

本文来源:凤山镇党政办 
 
 上一篇: 【乡村振兴】景谷:冬日时令好 甘蔗种植忙
 下一篇: 【特色产业】景谷苦竹山冬日之行:探寻“藤条茶”发展奥秘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