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核心理念,全面启动了“校园安全守护行动”。通过全面织密“安全网”、家校“心连心”共育、守护“健康餐”三向发力,为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提供坚实保障,更是对景谷教育美好未来的强力支撑。 织密“安全网”,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一是法治启航,护航学生自我成长路。围绕防范诈骗、远离校园暴力、保护个人隐私、预防网络犯罪、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应急急救教育等方面,进行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宣讲,通过典型案例讲解、趣味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对于寄宿学生,重点讲解如何防范校园欺凌,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截至目前,共组织校园安全培训125次,悬挂横幅及标语41幅、LED宣传54条,进行专题讲座60余场次,参加师生6.39万余人次。二是铁腕守护,打造校园全面防火墙。全面落实校园安防4个100%,即保安配备率100%、封闭化管理率100%、护学岗设置率100%、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率100%。采取理论培训与实操实战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校园保安队员进行安全培训,指导正确使用各类防护器械,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战演练,提升了保安员安全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学校门卫值班情况、巡逻守护情况以及学校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情况等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检查,排查学校的安全防护设备、一键式报警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安全疏散通道等各类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否配备齐全有效,加强对校园周边场所的安全排查整治,维护学校周边的安全稳定。截至目前,排查安全隐患25处,当场整改隐患19处,下发整改提示函6份;检查校园周边摊点、出租房、百货商店、文具店等各类场所1590家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1处。三是警校联动,织牢校园外围安全网。持续推进警校联动机制建设工作,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一学校一守护方案”“一派出所一勤务方案”“护学岗”工作机制和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警校联防联控和安全防范、法治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工作方案,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开展校园突发事件演练4次,出动警力3112余人次(含护学岗等),警车1539余辆次,检查过往可疑车辆450余辆,盘查可疑人员84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对校园周边销售“烟卡”等情况开展“利剑护蕾”排查整治,以县城校园周边的小商店、文具店、玩具店等为重点整治对象,排查是否存在向学生销售“烟卡”、烟草制品、不符合标准玩具等问题。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检查校园周边各类经营户95户,立案查处校园周边销售烟草制品案件1件。 

家校“心连心”,家校共育守卫成长 一是入学教育强化,心育法治并进。用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好法治教育课、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开展好一次家长会等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学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新的学习生活,并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安全专题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二是警校家协同,构建安全体系。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排查各类涉校矛盾纠纷,重点梳理涉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矛盾纠纷线索,及时调处化解矛盾。协调落实以公安民警辅警为主导,校园保安员、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常态化“护学岗”机制。引导各学校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学生的成长之路。通过组织家长会、定期通讯、家校联欢活动等形式,与家长携手共进,传授性教育知识,为学生的安全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到学校开展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师生、家长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力,为校园安全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暑期安全教育,家校责任共担。开展假期间家访活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暑期生活、安全和学习情况,组织召开“暑假防溺水暨交通安全专题家长会”“暑期安全专题家长会”,发放《暑假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家长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监管职责,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敦促家长履行教育安全监护责任。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困境学生等重点人员实行包保家访,为学生健康安全成长保驾护航。各学校不定期通过家长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家长发送安全提醒,及时提醒家长暑期学生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通过家校联动,切实压实家长责任,加强学生动态管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拧紧安全主体责任链条,全力护航学生暑期安全。 




做好“健康餐”,透明食堂呵护成长 一是以制度规范运营。深入贯彻全省加强营养改善计划采购监管和食堂财务管理培训视频会议精神,积极借鉴县外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制定《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完善食堂财务管理制度,统一会计核算科目,规范财务收支。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2家食材配送资质供应链公司为学校统一供应食材,实现大宗商品集中采购。严格执行营养改善计划,各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执行营养膳食补助资金零利润相关规定,加强资金专账管理。二是以督查发现问题。多部门联合不定期督查,加强运营监管和校务公开,确保学校食堂财务运作规范透明,营造良好校园餐饮环境。全县79所学校严格执行《云南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南》,配备食品安全员,落实落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建立问题清单并限时整改。截至目前,共排查出问题64个,涉及37所学校食堂和1个学校食堂集中配送单位,目前6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三是以机制压实责任。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食堂人员的业务水平,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覆盖率达100%。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树牢底线思维,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职责,对10个乡镇52所中小学食堂开展全覆盖检查。聚焦重点环节,排查隐患抓整改。聚焦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三防”设施设备使用管理、食材原料采购贮存、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集体配送单位等突出问题,深入排查校园食品安全各类风险隐患,建立问题隐患清单,并督促学校食堂逐一整改销号。 


编辑: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