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闻发布】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多项“首创”!思茅松全产业链科技成果在昆明发布
来源:余纪华 通讯员:县政府办 董才美 县林草局 舒成伟 时间:2024-04-27 阅读: |
4月26日,“思茅松全产业链科技成果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普洱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联合发布了“思茅松良种选育”“思茅松原料林集约化培育技术”“思茅松绒毛浆新产品研发”“思茅松人工林生态定位监测初报”4个全产业链成果,并举行了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县委副书记、县长邓世武就思茅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发言。 思茅松是景谷县重要的乡土速生树种和工业原料树种,以长纤维材闻名,产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云南省重点研发项目、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专项和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支持下,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牵头,与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普洱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紧密合作,产学研结合,突破了从种子到产品的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多项“首创”,有力支撑了思茅松全产业链升级发展。 “思茅松良种选育”成果首次确立思茅松高世代育种策略,确定了以选择、交配和遗传测定为核心的长期育种计划,为长期有序的育种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路线图,收集保存478个材用优树无性系、656个脂用优树无性系,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思茅松种质资源库,创制1160个全同胞杂交家系,达到第二代育种的种质创制目标,育种工作取得里程碑式阶段成果。共选育出材用、脂用和高碳多系列良种21个,满足了不同用途产业发展良种需求,其中,“云林4号”入选国家林草局重点推广的100项林草科技成果。 “思茅松原料林集约化培育技术”成果围绕制约原料林培育关键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了“良种+菌根化轻基质+立地选择+密度控制+配方施肥”的思茅松工业原料林集约化培育技术体系,满足不同加工产品对良种的差异性需求,实现精准选用最适良种。经测算,10年主伐产量可达10-12立方米/亩,培育周期从20年缩短至10年,提高了原料林培育的技术水平,实现产量倍增和培育周期缩短目标。 “思茅松绒毛浆新产品研发”成果建成国内第一条绒毛浆生产线,首次生产出思茅松绒毛浆产品,达到国家标准,打破国外垄断,明确了思茅松国内绒毛浆生产最适乡土树种的优势地位,填补了国内松木绒毛浆生产供应空白。 “思茅松人工林生态定位监测初报”成果建成云南省第一个企业自主建设的生态定位站“普洱人工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目前已纳入云南省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网络。该观测研究站构建了气象、水文、土壤和生物4大类人工原料林生态定位监测体系。监测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状指标整体较好,通过科学施肥,可以实现思茅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水土流失风险较低。 邓世武介绍,近年来,景谷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积极打造以林浆纸一体化为主,林板、林化为两翼,林下经济为补充的“多元化复合型”产业体系,以思茅松为主的现代林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邓世武说,景谷县坚持以“林”富农,打通“致富通道”,创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模式种植思茅松,发展以茯苓种植为核心,林下养殖、林业采集为补充的林下经济,提供涉林固定就业岗位1332个、带动就业8万余人;坚持以“林”兴业,挺起“发展脊梁”,共培育林业生产加工企业95家、其中10亿元规上企业1家,松脂加工企业3家,形成了纸浆、绒毛浆、生活用纸、松香、刨花板等多种类、多链条的林产品体系,并打造了一批省内知名、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坚持以“林”强县,激活“发展动能”,思茅松良种选育和集约化培育实现重要突破,缩短了培育周期,研发生产出绒毛浆产品,为产业转型升级蓄势赋能,思茅松基地发展壮大未来可期。 发布会结束后,还举行了“思茅松科技产业链融合发展座谈会”,与会人员围绕下一步如何加强思茅松科技创新和推动现有技术成果转化,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纷纷进行了发言献策。 发布会由省林草局、省科技厅主办,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省政府研究室、省科协、省科学技术院、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云投集团、普洱市人民政府、普洱市发展改革委、普洱市科技局、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景谷县发改局、工信局、林草局等部门(单位)领导,有关领域专家、重点林纸企业及下游客户代表应邀参会。 |
本文来源:余纪华 通讯员:县政府办 董才美 县林草局 舒成伟 |
上一篇:
景谷:姬松茸种植串起循环产业链条 下一篇: 【优化营商环境】找差距、学经验、促提升——景谷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赴昆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考察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