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辉煌四十年·乡镇蝶变】半坡乡:砥砺奋进40载 从贫困落后到繁荣振兴的蝶变
来源:半坡乡党委 时间:2025-11-20 阅读: |
40年前,半坡乡交通闭塞、民生维艰:土坯房漏风摇颤,村民踩泥浆往返挑水,农产品靠人背马驮,仅以千亩粮(农)田、紫胶和零星茶叶维持生计,贫困如江畔顽石,沉甸甸压在乡亲们心头。40年后,这里已然旧貌换新颜:硬化路通村达组,新民居窗明几净,烤烟、冬早蔬菜、糖料甘蔗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医疗保障全面升级,群众脸上笑靥常开。四十年披荆斩棘,四十年硕果盈枝。从1985年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到如今生态优美、民生向好的宜居之地,从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到如今产业多元、高效提质的智慧农业,半坡乡用40年时间完成了从贫困落后到繁荣振兴的惊人跨越,书写了一部属于大山的涅槃史诗。 半坡乡概况与历史沿革
半坡乡位于景谷县城西南部澜沧江畔,具有“一乡一水连三城”的地理区位优势,乡集镇距县城97公里,东北与永平镇接壤,南与勐班乡相邻,西与澜沧县和临沧市双江县隔江相望,国土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彝、傣、白、拉祜、布朗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38.8%;全乡耕地总面积4.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689万亩。经济收入以农业经济为主,支柱产业有烤烟、畜牧业、茶叶及冬早蔬菜等,半坡乡是景谷县烤烟重点产区之一。
1985年自治县成立时,半坡乡尚为半坡区,下辖9个乡97个自然村121个合作社2246户13082人,劳动力人口6210人。全区耕地面积22712亩,其中水田面积4655亩、旱地面积18057亩,人均耕地面积1.74亩。经济收入以紫胶、茶叶为主,有紫胶园6600亩、茶园1000亩。1988年,半坡区撤区设乡,下辖9个村。2022年半坡乡增设一个清云社区,形成“9村1社区”的治理格局。到2025年,全乡辖9个村1个社区,共81个自然村110个村(居)民小组,共有乡村人口3676户12199人,常住人口7333人。
时光镌刻奋斗足迹,数据见证发展巨变。半坡乡立足“一乡一水连三城”的地理优势,40年来在产业布局实现全方位升级,全乡农业生产总值从1985年的288.7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9353万元,增长100倍;财政收入从1985年的14.4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0.92万元,实现跨越式增长;粮食总产量从1985年的约415.7吨提升至2024年的11352.4吨,增长超26倍。一项项硬核举措、一串串扎实数据、一个个坚实的跨越,共同勾勒出半坡乡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的绚丽新篇章。 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蜕变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40年来,半坡乡摆脱“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束缚,以“传统产业提质、特色产业增效、支柱产业培强”为路径,从以紫胶、茶叶为主的单一经济,到烤烟、畜牧业、冬早蔬菜等多元支柱产业,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36元迈向增收致富新阶段,用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半坡乡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粮食产量从1985年415.7吨增至2024年11352.4吨,增长超26倍;畜牧业、林产业同步升级。2024年,生猪存栏13016头、出栏21083头,肉牛存栏2618头、出栏721头,山羊存栏5621只、出栏4431只。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靠山吃山唱新曲,靠水吃水谱新篇。”40年来,半坡乡依托河谷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将茶园从1000亩扩至9233亩,发展蔬菜产业7140.23亩、糖料蔗6957.71亩、魔芋619亩、茯苓85.8亩,中药材、咖啡等特色作物稳步增长,让“一村一品”“一乡多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培强烤烟支柱产业。“一根烟带动一个乡,一片叶富了一方人。”半坡乡作为典型的山区乡镇,自1992年引入烤烟种植以来,历经30余年深耕,让烤烟从5个村9个社36户零星种植发展到9个村64个村民小组661户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51亩、763.06担到8000亩、22700担,总产值从1.23万跃升到3709.9万元。30年来,一代又一代烟农的坚守与创新,让“小烟叶”长成了助农增收的“大产业”,成为景谷县烤烟重点产区的坚实支撑。 民生改善托举幸福新高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40年来,半坡乡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基础设施的“硬升级”托起群众生活的“软幸福”。
出行更便捷。“要想富,先修路。”“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半坡乡的交通是‘一条泥巴路连外界,村组路靠脚踩’的窘迫模样,村民种植的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和养殖的牲畜,只能靠人背马驮,不仅耗力费时,还常因运输不便错过好行情。现如今,到处都通了硬化路,去哪里都方便。”半坡村党总支部书记苏其华说。历经40年变迁,半坡乡彻底告别“泥巴路”困境,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全乡交通基础设施升级,道路硬化里程207.08千米,2025年完成道路养护总里程186.483公里,平谷、半勐两条公路打通了与外界连接的“大动脉”,乡道、村道织密成网,串联起全乡各个村落。
乡村更宜居。40年前,半坡乡住房以土基房、木架房为主,房屋结构简陋,保暖性差、防雨能力弱,夜里只能靠明子火照明,日常饮食更是简单,一年到头,难得能吃上一次肉,日子过得很清苦。近年来,随着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绿美乡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推进,住房从“住得安全”到“住得舒心”,实现了“内外兼修”的全面改善,完成110个村(居民)小组的绿美改造,绿化面积超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农村改厕1301座。
保障更给力。过去,部分群众曾面临医疗保障覆盖不全、困难救助衔接不畅的难题,“看病难、生活愁”是常态。近年来,半坡乡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首位,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截至2024年,半坡乡共发放低保资金173.72万元,特困人员资金87.74万元,临时救助金22.73万元,高龄补贴30.57万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资金8.91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55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1.84万元,发放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资金2.74万元,精简人员补助资金2.66万元,发放小乡干部补助资金2.49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金35.25万元,覆盖163人次;全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4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12%,实现“应保尽保”。各种民生保障资金的精准发放,让惠民政策直抵民心,兜牢困难群众生活底线。
教育更优质。“教育是国之大计”。过去,半坡乡教育面临专业学科教师短缺,优质教学资源匮乏;部分贫困家庭孩子因学费、生活费压力,面临辍学风险,“上学难”成了家长们的揪心事。近年来,半坡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深入落实“控辍保学”、选优配强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显著提升。“营养餐改善计划”“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学前儿童入园率稳步上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考、小升初成绩逐年提升,群众对“家门口好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健康更可及。过去,半坡乡群众就医曾面临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看病远”成了大家的操心事。如今,半坡乡纵深推进医改,医疗服务越做越实,卫生院先进设备配备齐全,硬件设施全面升级,9个村配备标准化卫生室;常态化开展老年人体检、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筛查、“两癌”免费筛查、产妇健康管理等惠民健康项目,全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489人,履约率100%,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文化更惠民。“文化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半坡乡积极举办“云上生活”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特色文化活动,搭建“五有”文明实践站(所),既为群众打造了文化交流与农特产品展示的平台,也提供了常态化的文化活动空间,让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富”了起来。“现在每到傍晚,咱们文化站的灯光一亮,乡亲们就陆续来了!”负责组织广场舞的吴佳宾老师笑着说。在她的带动下,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成了半坡乡夜晚的固定节目。从过去的“文化空白”到如今的“夜夜欢歌”,半坡乡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民族团结共绘和谐新画卷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半坡乡境内居住有12个民族,作为多民族聚居地,40年来始终将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用文化交融、示范创建、人才培育,让各民族在共富路上同心同向、携手前行。
构建多元民族工作新格局。40年来,半坡乡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党员占比越来越高,少数民族聚居从1985年的10个发展到2024年12个,2025年,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38.8%,少数民族党员157名,占比达到31.40%,少数民族干部26名,占比38.81%,形成了“民族人才聚起来、干事创业劲更足”的良好局面,构建了多元民族工作新格局,为民族团结工作筑牢人才根基,凝聚起各民族同向同行、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半坡乡始终将民族团结工作融入乡村发展各环节,通过文化交融活动、深化示范村创建、完善基础设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乡村沃土中绚丽绽放。一方面,以文化为纽带拉紧民族“同心结”,立足多民族聚居特色,以节庆活动搭建民族交流桥梁,使文化交流成为民族团结最坚实的“黏合剂”。另一方面,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聚焦群众生活便利和群众生产需求,全方位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实施路灯亮化、道路硬化改造等工程,规划建设标准化猪圈,助力养殖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近年来,完成半坡村二组、丙母山、班赛村班右、小勐主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投入346万完成道路硬化6286米,亮化路灯50个,铺设污水管网948米,建设化粪池、污水处理池53个,民族团结示范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愈发宜居,朝着“环境美、生活好、人心齐”的美好愿景稳步迈进。 生态优先擦亮乡村绿招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半坡乡林地面积26935.1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7.26%。青山叠翠,蕴藏致富密码;林下生金,铺就振兴坦途,半坡乡正凭着这样的生态禀赋稳步前行。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近年来,半坡乡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坚持生态立乡、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乡、村两级河长工作体系,开展清河行动100余次,组织巡河(湖)5000余次,“河长清河”、河湖“清四乱”常态化纵深推进。严格落实林长制,设立乡、村、组三级林长124人累计巡林2868次,选聘生态护林员144名每年常态化巡林8000余次,盗伐林木、违法捕猎和野外违规用火等行为得到有效制止,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全乡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47%提升至71.73%。
激活生态经济价值。“靠山吃山,更要养山护山”。在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半坡乡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引导农民向生态茶园、林下经济等绿色可持续产业转变,让“靠山吃山”不断释放“生态红利”。如今,全乡茶园从1985年的1000亩提升到2024年的9233亩,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到5934亩。种植思茅松9136.5亩,松脂产量122.9吨,种植桉树5543.3亩,种植橡胶林7135.2亩,种植竹笋131亩,产业发展有了生态支撑,真正让“绿色颜值”转变为“经济价值”,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党建引领架起党群连心桥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40年来,半坡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强基础”向“提质效”稳步迈进。党组织不断建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党员人数从1985年的17个支部356名党员增至2025年的79个支部500名党员。40年来,从产业发展中党员带头闯新路,到民生服务党支部主动解难题,再到基层治理中党组织牵头聚合力,半坡乡以党建为引领,让“红色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党建+产业发展。“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半坡乡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中,以“党员带头干”带动“群众跟着干”,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芒傣村前党总支书记牵头成立烤烟合作社,党员带头钻研技术、探索烟后蔬菜种植,2025年不仅带动9个行政村661户村民种植烤烟8000亩,完成烟叶收购22700担、实现总产值3709.9万元,户均收入56125.06元,实现烟叶税816.17万元;带动200户种植高产小金豆230亩,户均收入1万元。如今,半坡乡从产业单一的山区乡蝶变,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冬早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农民增收逐渐提速,真正实现党建赋能、党员带头、群众受益。
党建+民生服务。半坡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党组织靠前服务践行为民服务宗旨。雨季期间,部分村组面临道路路基坍塌致出行受阻、农作物遭大雨、冰雹侵袭等困境,党支部始终牵头在前,党员身影活跃在抢险救灾各现场,凝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合力,高效完成抢险救灾工作,用最短时间恢复生产生活,以“红色身影”为群众撑起“保护伞”,用“党建温度”守护群众“钱袋子”。2024年,党群联动修路清路护路68次,开展灾后指导15次。同时,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收中的“动员难、缴费散”问题,各党支部党员化身“政策宣传员”“服务代办员”,通过入户讲解政策、帮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线上缴费等方式,让“两险”政策家喻户晓,确保群众“应保尽保”,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党建+基层治理。半坡乡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中冲锋在前,带领群众共同奋斗。环境整治中,各村组党支部每周六清晨吹响“清洁哨”,组织党员群众清理道路、街巷及卫生死角。“党员示范干、群众跟着干”的模式,推动乡村环境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社会治理中,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党建+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坚持“专群”结合和普治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命案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重点工作,筑牢安全防线。2024年,受理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6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发放纸质宣传材料3500余册,法治半坡建设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加强。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春华秋实。半坡乡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苦干实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让产业兴、民生优、生态美、民族亲的壮美画卷在山间徐徐铺展。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农业生产总值百倍增长的跨越令人振奋,硬化路通村达组的变迁温暖民心,民族团结之花绽放的盛景催人奋进,这每一项成就都是奋斗的注脚,每一次蜕变都是初心的坚守。未来,半坡乡将以四十年发展成就为底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锚定产业振兴核心,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厚植民族团结根基,提升民生保障温度,让党建红引领发展路,让绿色生态转化为金色效益,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续写半坡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在接续奋斗中愈发醇厚绵长。 |
| 本文来源:半坡乡党委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基层治理】景谷勐班:聚力特殊群体管理 提升平安建设效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