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特色产业】景谷威远:“小绿叶”激发乡村振兴“大动能”
来源:威远镇 罗昆红 王帅 时间:2025-11-11 阅读: |
初冬,在威远镇联合村白马山下的茶园里,茶农们正熟练地两手交替,将一片片鲜嫩的茶叶收入竹篮。“我家的茶树已经种了很多年,多亏政府引导我们搞有机管理,单靠采茶就有不少收入。没想到今年村党总支部还牵头让我们和公司合作,在茶园套种滇黄精,上周项目合同都已经签啦!一想到往后一块地能不费力就挣两份钱就开心!”茶农谢佳韵笑着说。
谢佳韵口中的项目,是威远镇联合村、龙塘村依托茶产业基础,以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为支撑,推出的“500亩茶园套种滇黄精种植项目”。该项目采用“党组织+企业+农户”的模式,充分盘活茶园土地资源,形成“茶药共生”的复合种植格局。
项目推进中,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宣传发动、资金管理、组织协调与监督指导;企业提供优质种苗、全周期技术培训,同时承诺以10元/公斤的保底价无条件收购合格产品,还会按标准向村集体支付分红,预计可为集体经济带来每年5万元的收入;农户负责日常种植管护,既能继续收获茶叶收益,又能额外获得滇黄精种植收入,实现“一地多收”。
这一创新实践是威远镇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威远镇将茶叶作为高原特色生态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目前已种植茶叶28876亩,年产量达2021.32吨,产值达1.07亿元,茶产业的生态红利持续释放,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除了茶园套种,威远镇还大力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坚持科学生态管护,从源头严格管控农药、化肥使用,积极倡导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模式,确保茶叶种植全过程符合有机标准。如今,全镇获有机认证的生态茶园面积已达20036亩,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还保护了环境,为全镇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绿色根基。
在种植端夯实基础的同时,威远镇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茶叶加工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在初加工方面,如今,全镇36个茶叶合作社串联起3.89万名群众,已建成28个茶叶初制所,配备现代化设备的标准化初制所有15个,可实现鲜叶快速加工,全年可收购鲜叶8057吨、加工干毛茶2014.25吨。在精深加工方面,有3家茶叶精制车间,开发礼盒装茶叶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全年精制茶叶产值达2800万元,成功带动6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小绿叶”价值倍增。
围绕“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拓展茶市场”目标,威远镇坚持以节庆活动为纽带,推动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升茶品牌影响力。目前酸枣树茶系列节庆活动已成功开展五届,通过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采茶、制茶过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在今年3月,第五届“踏春寻茶·彝家酸枣”春茶开采节系列活动中,“茶臻品拍卖会”16款茶品总成交额达7.8万余元,成为品牌价值的有力见证。
节假日的文旅集市则也成为威远镇茶品牌常态化推广的阵地。每逢威远镇“咖啡杯”农民运动会、国庆等节假日,活动场地都将开设特色摊位,集中展销本地特色农产品。仅2025年,全镇就借助节庆活动开展茶叶展销超10次,吸引游客数过万,成功利用节庆展销扩大了“一村一品”的影响力,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未来,威远镇将继续深耕茶产业,进一步提升“酸枣树茶”等特色产品的品牌价值,通过持续推动三产融合的方式,拓宽富民路径,让“小绿叶”衍生出更多乡村振兴“大动能”。 |
| 本文来源:威远镇 罗昆红 王帅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安全生产】景谷永平:安全检查不松懈,隐患排查护平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