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乡村振兴】景谷碧安:党建引领,书写乡村振兴就业新答卷
来源:碧安乡 李冬梅 时间:2025-10-22 阅读: |
“今天是我儿子的大喜日子,想请您帮忙找几位来吹个号。”随着婚嫁喜事的临近,吴发才又开始忙碌起来。“吹号”是碧安乡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婚礼仪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民族风情。凭借这门传统“手艺”,吴发才不仅每年能有近5万元的收入,也在移民搬迁安置点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尝到甜头的他,更带头组建了“兴裕村村乐队”,将擅长吹号、跳笙、弹三弦等传统技艺的村民组织起来,统一调配参与当地红白喜事以及竹笙舞、“三跺脚”等民俗活动。乐队实行有偿展演,吹号每场收费660-760元,唱曲子800-1000元,弹弦子500-800元,既传承了文化,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兴裕村作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村民搬迁后面临生产资源有限、就业渠道狭窄等问题。为帮助大家实现稳定就业,村党总支部深入挖掘村内人才,分类组建了“搬运队”“施工队”“伐木队”“运输队”“村乐队”等多支队伍。通过统一管理和派单,已成功帮助50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这一切有序组织的背后,离不开碧安乡就业创业服务站的高效运转。该站点设在兴裕村村委会内,村党总支部积极推荐“95后”年轻人担任站点联络员,不仅为年轻人找到了就业支点,也为就业服务注入了新活力。
“我会帮大家制作一些招工短视频,发到微信群、抖音和朋友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联络员小李介绍道。
近年来,碧安乡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共建”的工作思路,依托就业创业服务站,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截至目前,就业创业服务站已累计推送就业信息103条,推荐岗位76个,动员全乡劳动力转移就业32人,完成就业登记95人次。 “我们以就业创业服务站为纽带,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实现‘用工者’与‘务工者’之间的无缝对接。”乡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这样总结。
在碧安乡某茯苓加工点,二十余名工人们正有序开展茯苓去皮、削片、切块.......现场呈现一片忙碌景象,十多个孩子在旁边欢乐地玩耍。这些务工人员都是幼儿园陪读家长,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空余时间到加工点务工,真正实现了“带娃赚钱两不误”。
“我是通过短视频看到了招工信息,觉得既不耽误接送孩子,又能增加收入,就来到这里务工。每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都是现金结算,很方便。”务工人员李某满意地表示。
下一步,碧安乡将继续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不断深化“党建+就业”模式,帮助辖区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让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稳定增收,共同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民生改善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
| 本文来源:碧安乡 李冬梅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乡村振兴】景谷半坡:盘活闲置土地,奏响群众增收“甜蜜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