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景谷时政 >> 乡镇动态
 
【辉煌四十年·乡镇蝶变】永平镇:从阡陌农耕到产业兴城

来源:永平镇党委 时间:2025-10-16 阅读:

图片

四十载春秋,岁月峥嵘;四十载风雨,砥砺前行。自1985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永平镇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改革并肩前行。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永平大地徐徐展开,生动诠释了景谷四十年辉煌成就的“乡镇实践”。

边陲明珠的沧桑巨变:从传统集镇到区域强镇

图片

永平镇位于景谷西南部,东与威远镇、益智乡相连;南与碧安乡、勐班乡、半坡乡毗邻;西与临沧市的临翔区、双江县隔江相望;北与民乐镇和临翔区平村乡交界;距县城49公里,有国土总面积1465.66平方公里,有坝区面积166.3平方公里,坝子面积排全省第79位,国土面积排全市所辖乡镇第1位,是全市最大的坝子。辖区内水利资源丰富,水库数量和蓄水量居全县第一,境内38座水库蓄水量5600万立方米,勐嘎河自南向北经坝子流入澜沧江,流域面积699.22平方公里。1985年永平镇共有村公所(办事处)19个、自然村246个、合作社274个,总人口42970人,其中农业人口41602人,劳动力20332人;如今,全镇辖30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504个村(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2796户73270人(其中农业人口45522人,常住人口61908人),世居26个少数民族。作为县域发展的次中心,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永平镇2019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年入选云南省1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2021年中国西部百强镇评选中位列第84位。

图片

2014年10月7日,景谷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永平镇芒费村七七组。在这场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永平镇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喊出了“党在家在”的口号,携手共同重建家园。如今,抗震纪念碑巍然屹立,崭新的民居鳞次栉比,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4万元,生动诠释了永平人民不畏艰难、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

产业兴镇的多元路径:从单一农业到现代融合

图片

四十年前的永平,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群众普遍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经过四十年的持续发展,永平的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的华丽转型。

图片

图片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四十年来,永平镇始终把农业作为立镇之本、富民之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1985年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85870亩,其中可机耕面积30381亩、耕地面积75971亩。目前,全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长期稳定在25万亩和19.1万亩。抢抓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和普洱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机遇,依托省农科院挂联帮扶优势,成功打造烤烟、茶叶、蔗糖、林果、畜牧、粮食、中药材、蔬菜等八大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逐步从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并重、种养结合、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转型升级。四十年砥砺奋进,农村经济总收入节节攀升,达到17.2亿元,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图片

图片

工业产业蓄势崛起。依托丰富的农林资源,全镇形成了以茯苓精深加工、林产品加工、蔗糖生产为主导的绿色工业体系,2024年林业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2.46亿元。同时,光伏发电等新兴清洁能源项目并网投产,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目前全镇培育规模以上企业7家,民营企业7家,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促进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

图片

图片

农旅融合相得益彰。永平持续强化“以农促旅”“以旅彰文”“文旅兴农”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依托独特的傣彝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茂密村芒岛、昔俄村碧鸡等村落的民俗文化,定期举办泼水节、火把节、彝族二月八、拿鱼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通过歌舞表演、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多种形式,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永平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大力打造迁营村岔河小组农文旅融合项目,进行村落美化、绿地提升,力争建设集“康养+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和美乡村。

城乡焕颜的人居蝶变:从泥泞土路到宜居家园

昔日的永平,集镇规模小、街道狭窄、房屋低矮,农村道路泥泞、通讯闭塞、设施匮乏。四十年持续投入,永平的基础设施和集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图片

交通枢纽优势彰显。“我2007年就在永平镇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常年往返各个村组,以前都是泥土路,出行非常不便,特别下雨天,下村只能推摩托爬坡,如今到处都通了硬化路,下村工作更加方便,也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便利。”永平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刀啟良说。如今国道、省道干线穿境而过,建设“四好农村路”1090公里,其中乡村公路及村组公路硬化里程为:乡道里程205.561千米;村道341.689千米。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支线、村组道路为脉络的便捷交通网络。

图片

图片

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兴华村村民陶仕英感慨道:“过去我们住的都是土基房,煮饭全靠烧柴火,喝水也不容易,得自己去挑,来回一趟费时不少,遇上下雨水质还往往不好。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宽敞明亮又结实,各种电器应有尽有,自来水直通家中,干净又便捷。子女还给我们买了智能手机,闲暇时刷刷短视频,看看外面的世界。”四十年来,永平镇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辖区内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79件,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7件,6座水厂覆盖198个村(居)民小组,惠及6.3万余人,让大家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成效显著,2021年实现全镇村组100%通电,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通信网络实现“三级跳”,从电话到智能手机,从2G到5G网络的有效覆盖,为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图片

图片

集镇建设焕然一新。“过去集镇基础设施欠账多,晚上黑灯瞎火,路面坑洼不平,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交通与城镇发展中心主任周明辉指着崭新的街道介绍,“今年我们实施了集镇更新工程,不仅新建改建了780米沥青道路,还配套建设了2080平方米的停车场,新增778个停车位,安装400盏节能太阳能路灯,新建8座垃圾房、300个分类垃圾桶,打造了200株紫花风铃木景观大道和1000平方米杜鹃花海,让集镇既有‘颜值’更有‘品质’”。随着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深入推进,集镇街道变得宽阔整洁,楼房鳞次栉比,商铺林立,供水、排水、排污、垃圾处理、公厕等设施从无到有,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民生福祉的温暖答卷:从缺医少学到惠民暖心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四十年来,永平镇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图片

图片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漫步永平镇中心学校,崭新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塑胶跑道、配备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映入眼帘。“以前孩子们在低矮的房子里上课,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老教师们回忆道。如今通过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考成绩连续三年稳居全县乡(镇)前三名,“现在村里孩子也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教育资源了!”学生家长感慨道。更令人欣喜的是,中考升学率达98.24%,教育正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金钥匙。

图片

图片

医疗服务提质升级。“现在看病再也不用往县城跑了!”在永平镇中心卫生院,刚做完检查的王大爷感慨道。该院去年完成了功能改造提升,并顺利通过云南省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达标验收和国家推荐标准“回头看”省级验收,30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的目标。“我们建立了32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4.42%,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及3万余人。”卫生院院长何文贵介绍。

图片

图片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养老金和残疾补贴,日子越过越踏实。”低保户赵奶奶笑着说。四十年来,永平镇持续加大民生领域保障力度,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均实现应保尽保,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项惠民资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全方位促进养老服务发展,先后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个,推行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与普洱茶城养老养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综合性养老服务平台,成为全市首个乡(镇)级养老院公建民营示范典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绿美永平的生态底色:从政府治理到全民护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永平深入人心。四十年发展历程,也是永平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之路的历程。

图片

图片

生态治理纵深推进。近年来,永平镇全面压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责任,设立镇村两级林长460名,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工作,累计巡林2554余次,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狩猎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镇域森林覆盖率达80.28%,实现森林资源长效管护。扎实推进河湖治理,组织巡河(湖)10000余次,开展清河(湖)行动200余次,完成127个河湖遥感图斑整改,持续加强水源保护、森林防火和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实际行动守护青山绿水,全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村民们笑着说:“现在每座山、每条河都有当家人,山更绿了、水清亮了,咱心里也舒畅了。”

图片

图片

绿美建设提速增效。永平镇迁糯村陶秀华家中,金灿灿的玉米整齐堆放在院子一角;瓜果飘香的“小园子”里绿植林立;整洁干净的厨房、客厅不见一丝杂乱……一派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这是永平镇推进“绿美行动”的生动写照。为将生态宜居落到实处,永平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撬动乡村蝶变的支点,在全域掀起“扮靓家园”的热潮,永兴村完成“示范村”创建,创建“提升村”37个,新增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新增植树7819株,形成党建引领、党群合力的绿美建设工作格局,绘就绿美永平新画卷。

团结奋进的治理实践:从管理为主到共建共治

四十年来,永平镇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巩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图片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永平镇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选优配强3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干部队伍文化、年龄、结构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执行力明显增强。通过把严发展关口、抓实教育引导、聚力作用发挥,推动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守初心担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定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在永平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图片

图片

治理创新成效凸显。永平镇迁营村通过耕地流出整改恢复、“两违”整治,盘活闲置土地,发展鲜食玉米种植和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村党总支书记刘春介绍,该村创新支委委员包保制度与“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多网合一”齐抓共管,组建普法志愿服务队,抓实村庄治理,并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盘活集体资产,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这一实践正在永平镇全面推广,全镇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体系,划分网格143个(其中社区网格18个)配置网格长143名,网格员499名。通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2024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11万元,其中永裕社区、箐门口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

图片

民族团结共谱新篇。走进永平镇广场,各族群众正围在一起跳着欢快的民族舞蹈。近年来,永平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成民族团结示范村13个,特色村寨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项目13个,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增收。镇里每年举办民族歌舞展演、采花泼水节系列活动、陀螺等传统体育赛事等,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图片

四十年来,全镇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砥砺前行,一批批惠民利民项目落地生根,绘就了永平发展的壮美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永平人民将以四十年发展成就为基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姿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生态宜居宜业、民生共建共享,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永平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文来源:永平镇党委 
 
 上一篇: 【乡情乡恋乡愁】你好,景谷——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树之美,藏着生态的诗行
 下一篇: 【防灾减灾】民乐镇小学开展防震应急演练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