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乡村振兴】“清底数、顺脉络、活家底”——景谷凤山“三招”唤醒沉睡“三资”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凤山镇 雷启民 时间:2025-09-25 阅读: |
为高效管理农村“三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景谷县凤山镇聚焦资金闲置、资产处置、资源使用、项目管理关键领域,用“清底数、顺脉络、活家底”三招精准靶向发力,打出了一套盘活“三资”、赋能乡村振兴的组合拳,使沉睡的资金活起来、闲置的资产用起来、可用的资源动起来、停滞的项目转起来,推动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长效化。 ——系统摸排全覆盖,细针密缕“清底数”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项目资产管理不到位、帮扶资金使用不规范、自有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围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村集体经济合同履行及资产资源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走访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各村开展全面排查。排查内容涵盖村集体议事决策程序、账务资料、管理台账、公开公示情况及群众知晓度等。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明确办结时限,成立工作专班,要求分类建立台账、细化具体问题、精准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帮扶项目经济发展管理情况全面整改到位,最终实现集体“三资”底数清晰、制度健全、台账规范、手续完备、程序合规、产权明晰、效益明显的目标。 ——党建引领强组织,抽丝剥茧“顺脉络” 高位推动,周密部署。凤山镇第一时间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组,迅速召开工作部署会,制定方案,紧抓工作落实,压实责任链条,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不留缺口,全力做到排查到位、整改彻底。 织密网络,高效协同。按照部门职责划分,设立四个镇级专项工作组,统筹各村力量,明确各村自检自查第一责任人,实现镇、村两级高效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全方位、全覆盖摸底排查。充分利用好镇纪委职能,实施“一走访二调查三督促”工作法,深化纪巡联动,下沉一线,亲自走访调查拖欠账款农户,第一时间压紧村“两委”整改落实责任,明确整改要求。 夯实度法,筑巢引凤。印发《凤山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凤山镇财务管理制度》等,指导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产资源清查制度、三资登记管理台帐制度等制度的执行规范,建立健全票据领用、使用、核销制度,所有资金往来全部通过村集体帐户走帐,做到帐清数明。夯实制度基础,强化保障机制,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到凤山投资兴业。 ——靶向施策求长效,多措并举“活家底” 清欠攻坚,法律亮剑。凤山镇积极通过镇、村两级催收的方式,与占用村级资金的经营主体协商沟通,同时发放催款告知书,以此收回入股亏损资金,督促经营主体按照协议约定兑付分红款项。对于沟通协商无果的经营主体,凤山镇统筹协调镇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提供专业意见,指导村集体使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现已收回资金44.85万元,通过法律程序起诉长期不还款的经营主体1家。 招商激活,盘活三资。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抓手、招商是第一途径。对于闲置的“三资”,镇党政领导带头主动宣传、主动联系、主动服务有意愿承租或发展产业的企业或个人,同时通过领导班子会议商议优惠措施和条件,使企业或个体从“愿意来”,到“试着来”,最后“留下来”,为闲置三资换上强劲“引擎”。目前已引入4家公司或合作社,盘活闲置资产,使其重焕新机。 疏通堵点,项目提速。针对近年来项目推进过程中,因流程缺失、手续不齐等形成的堵点、痛点,凤山镇积极对接请示上级部门,上报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补齐补足文件或相关手续,推动停滞项目管理取得新进展。 挖潜增效,赋能振兴。对于村集体因经营不善、产业研判错误造成的村集体资金损失,凤山镇直面现状,亡羊补牢,指导村集体加强发展其他运营良好的资产,提升效益。同时,积极挖掘村内其他潜在可利用资源,将其转化为收益,双管齐下弥补因村级自主经营不善而形成的亏损。 “三资”整治,治的是“乱”,固的是“本”,赢的是“心”。让“清出来的家底”变成“富起来的底气”才是根本目的。整治不是“一阵风”,凤山镇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让农村“三资”赋能凤山乡村振兴驶向快车道。 |
本文来源:凤山镇 雷启民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民生关注】景谷民乐:28户村民喜提“房地一体”红本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