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民乐镇,一间普通说事室、一部热线电话、一张匿名纸条,看似简单,却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每周三,镇领导班子准时坐班,群众放心说事——这一机制以“小切口”换来“大成效”,实现了从“矛盾不出村”到“心结早化解”的治理升级。 

“周三说事日”制度通过固定时间、匿名保护和领导直办三大创新,精准回应群众“不敢说、无处说”和干部“找不到问题”的双重困境。群众知道周三“一定找得到人”,干部把这天当作“必听真话日”。匿名机制更是关键突破,芒专村村民通过不记名方式举报毁林开荒,既守护了公益,也保护了自己。 机制背后是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政府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从等待汇报变为一线解题。光伏项目欠薪当天协调、八年婚姻纠纷彻底化解,这些案例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解开了群众心里的疙瘩。 该制度凸显出基层创新的三个方向:以信任建设为基础,以效率提升为关键,以广泛参与为保障。干群之间有了信任,沟通才会顺畅;办事有了效率,群众才会满意;参与门槛降低,治理才能精准。 民乐镇用实践证明,真正有用的治理创新未必轰轰烈烈,却必须实实在在。“周三说事”说的虽是家长里短,解的却是民心之忧;听的虽是百姓诉求,赢的却是群众信任。 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基层。民乐镇的“周三说事日”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把握住了“信任、效率、参与”这三个治理核心。它提示我们:有效的治理,不一定追求“大而全”,但必须“准而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