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时分,海拔2200米的景谷镇文山村滇黄精育苗基地里一派生机盎然。这片由村民自发建设、科学管护的育苗基地,不仅破解了当地滇黄精产业的种苗难题,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激活乡村发展的“绿色引擎”。 
文山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加上常年雨水充沛,土壤里有机质含量足,是天然的中药材种植宝地。育苗基地里,30余亩育苗田整齐划分,嫩绿的滇黄精苗舒展叶片,在山风拂动下轻轻摇曳,饱满的芽尖透着蓬勃活力。基地负责人——文山村党总支部书记石凤益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拨开滇黄精苗周围的土壤,看着生长良好的种苗,格外欣慰。 
“当时这一片也只是种种玉米,寨子里的人也是务工难,我就来这里租了30多亩的育苗基地,来这里育苗,一个是带动身边的群众,方便他们务工;另一个就是保障了我们滇黄精种苗药水的纯度和生长的进度,方便病虫害管理的维护,为我们以后发展滇黄精打牢了更好的基础。”景谷镇文山村党总支部书记石凤益介绍。 
为确保种苗品质,基地从源头把控每个环节:前期选取颗粒饱满的滇黄精种子,经过浸种、催芽等预处理;土壤采用腐殖土与有机肥混合改良,降低病虫害风险;日常管护安排专人巡查,根据土壤湿度、气温变化调整灌溉频率。 

“我们这片滇黄精基地这两天也是进入苗木管理期,根据这苗木的长势来看,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它的出苗率达到了80以上,这两天我们也是在中耕除草,离移栽期还有两个月时间,所以说我们还是能够保证当初预期的800多万株种苗出售。”石凤益说。 
夕阳下,滇黄精苗在余晖中更显翠绿。这片承载着希望的育苗基地,正以茁壮的长势,绘就了文山村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美好图景。 
景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罗宗明介绍:“文山村滇黄精育苗基地的成功,是景谷镇‘党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镇政府始终把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实施文山村育苗基地建设中,我们不仅协调了土地流转,还邀请县农科局的专家定期来指导育苗技术。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基地扩大规模,保障周边村镇的种苗需求;同时,发展滇黄精深加工,开发黄精茶、黄精片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对于产业未来发展,景谷镇还计划把文山村滇黄精种植基地打造成“育苗+种植+加工+观光”的示范项目,既通过标准化种植提升产品品质,又依托山地风光发展研学、采摘等农旅融合业态,让“小药材”变成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大产业”,真正实现“一地生两金”,为全镇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