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求助平台 辟谣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景谷发布微信公众号 景谷融媒抖音号 景谷融媒快手号 景谷融媒微博 七彩云端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景谷时政 >> 乡镇动态
 
【乡村振兴】勐班芒旺村:多民族移民新村的十年答卷

来源:勐班乡党委 陶成良 时间:2025-08-19 阅读:

图片

2015年8月,为配合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勐班乡芒海村等4个村、碧安乡迁德村等5个村搬迁至勐班乡集镇旁集中安置,组建芒旺村。此次搬迁涉及2个乡镇、9个村民委员会、44个村民小组、367户1402人。移民人口中,布朗族、傣族、彝族、佤族等8个少数民族占比高达95%,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大杂居”社区。十年间,在党的移民、扶农、惠农、强农政策扶持下,搬迁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图片

党建引领

壮大集体经济

勐班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建强基层组织的首要任务。依托集镇区位优势,芒旺村积极探索,成为全乡9个村和1个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排头兵。十年来,村党总支部通过“五个一”举措,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带动移民增收。

图片

培育一个养殖龙头企业:组建景谷相鑫元黄牛养殖场,养殖云岭小黄牛319头。2024年10月,村党总支部将养殖场对外承包,村集体年增收承包费6万元。目前黄牛存栏量已发展至419头,年均可出栏50头。

图片

组建一批专业合作社:成立黄牛养殖、蔬菜种植、甘蔗种植、劳务输出四个专业合作社,成功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径,建立生产联动、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2025年上半年,芒旺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50万元。

图片

组建一个劳务输出队:村党组织每年组织100多名劳动力在农忙季节就近务工,服务于周边种植大户的稻谷收割、辣椒采摘、甘蔗砍收及运输等,实现“家门口就业”。农忙季节,务工人员年人均可获近3万元收入。

图片

创办一个自来水厂:2015年7月,依托资源优势创办景谷旺清自来水有限公司,覆盖乡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敬老院、集镇居民及附近部分村组6000余人生活用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贡献收入25万元。此举既壮大了集体,也惠民利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图片

流转一部分田地:针对移民文化素质、科技掌握情况及增收瓶颈,村党总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政府配置的1970亩水田统一流转给种植大户发展粮食、蔬菜、甘蔗等产业,引导村民将精力转向更易增收的就近务工。

图片

图片

科技示范

引领群众增收

十年前,增收是移民新村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习俗各异的群体,统一思想发展项目困难重重。在村党总支部的示范引领下,芒旺村养牛产业从2015年仅2户、存栏不足30头,发展到2025年的25户、存栏650头。

芒兴三组的李发明2022年开始养牛,当年纯收入超4万元,目前存栏16头,全部出售预计可获利7万元至8万元。芒兴一组的左小龙种植25亩糖料甘蔗,妻子经营水果批发,家中老人协助家务,两个孩子分别在乡里读初中和村旁上幼儿园,这对年轻夫妇分工协作,生活安稳幸福。

勐班乡按照“一户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技能”的要求,对移民群众开展多样化技能培训,优先覆盖有文化基础、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员。仅2025年上半年,就为芒旺村移民举办了种植管理、烹饪技术、美容按摩等3期实用技术培训。

图片

图片

感念党恩

共享幸福生活

“原来我家住在大山里,房子破旧,收入全靠少量旱谷和玉米,生活艰难。”移民搬迁政策让陶文仙一家提前圆了安居梦、幸福梦。搬入芒旺村新居后,她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是党的好政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十年前搬到这里,村里条件优越:中小学校、卫生院离村不到1公里,乡幼儿园就在家门口,集贸市场近在咫尺。孩子上学、看病就医、日常赶集都非常方便,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陶文仙深情地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党的政策赋予了移民新村强大的“造血功能”。十年蝶变,兑现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庄严承诺,正在奋力书写“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精彩答卷。

本文来源:勐班乡党委 陶成良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乡村振兴】景谷民乐:茶光互补点“绿”成金 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Copyright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大寨树塔路802号 电话:0879-5229786 投稿邮箱:jgtvxinwenbu@126.com
滇ICP备202100632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106 不良信息举报:0879-5229786 投诉举报邮箱:jgxrmtzx@126.com
滇公网安备530824025308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