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碧安乡科学把握“既要又要还要”工作方法,积极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创新探索“林下种植”“粮经轮作”“粮经套种”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既守护好“绿水青山”,又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还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实现了生态保护、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多赢效果。 

既守护“绿水青山”,又实现“林下生金” 在碧安乡边江村邦界山组的戈守芝家魔芋种植地里,一株株魔芋在松林下旺盛生长,2024年魔芋亩产值达3万元,“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还要供孙女读大学,以前开学季都愁凑不够学费,现在种植魔芋增加了收入,感觉轻松了很多。”戈守芝由衷感慨道,今年她已将魔芋扩种至7亩。目前,全乡魔芋种植按照合作社培养带动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帮带种植小户的金字塔式“联合体”发展模式,稳步带动群众实现增收。碧安乡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88%,为了提升林地生态空间利用效率,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林下生态种植,2025年,发展林下种植魔芋1262亩,重楼513亩,滇黄精118亩,茯苓种植菌种100.4万包,预计产值达1.1亿元。 

既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又鼓足群众“钱袋子” 在碧安乡云中村绿荫塘小组,村民们种植的烟后稻谷已呈现出一片翠绿,烟后轮作水稻既能保证粮食安全,又能对土壤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确保第二年种植烤烟产值更高,“村民们种植晚稻的积极性很高,今年全组种植了20多亩晚稻,亩产值约为300公斤。”云中村党总支部书记茹有龙介绍道。而云中村清水河组的李魁户正在对收完烤烟的土地进行杀毒,“打算种植无筋豆,去年种植了5亩,公司直接到乡里收购,不愁销路,今年报了8亩。”近年来,“粮经轮作”已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企业的帮带下,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烟后轮作稻谷、玉米、冬农经济作物等,保护“米袋子”的同时还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同时,“粮经套种”模式也得到不断推广,其中玉米套种魔芋1578亩,玉米套种大豆200亩,真正实现了“一地多收”。 

下一步,碧安乡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心系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推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