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季的景谷县威远镇,室外气温不定,但芒冒村蔬菜产业示范园大棚区内却室温恒定,为各类蔬菜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示范园负责人马云涛介绍道:“这里核心种植区面积超150亩,大棚191座,别看它这么大,但管理很方便。”示范园配套建设蓄水池,灌溉系统全覆盖,通过喷灌技术实现高效用水,高清摄像头24小时“云值守”,有效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生产安全保障。 
番茄缀满枝头,卷心菜一地翠绿,务工李大姐的两个孩子在大棚边安静玩耍,和谐有趣。“这番茄很‘怪’!果子比我自己种的更大更多!”示范园采用优质嫁接品种,提升植株抗病性与挂果率,安全和健康始终是威远镇蔬菜产业发展的核心。 
距示范园2公里外的新民村那赖坡小组一片繁忙,村民正在合力搭建新大棚。“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兜底销售模式,让新民村30余户菜农变“股东”。“每亩地租2000元,每天打工又赚100元,最重要的是在自家门口就能赚钱!”那赖坡小组会计刘明云掰着手指头算账。 

两个村蔬菜大棚落地都得益于沪滇项目投资,从黄浦江到威远江,在“上海真情帮,云南努力干”的协作实践中,威远镇“吃水不忘挖井人”,积极统筹发展战略,邀请专家下地指导,镇域内设施农业基地互教互学、互帮互助,谋划出一条联农带农的特色“蔬式”路线。目前,全镇积极引进蔬菜种植企业(合作社)11家,共2.62万名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2.89万亩,综合产值超1.38亿。 小菜篮装着大民生,威远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