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片烟田铺展绿意,采收身影穿梭其间,烤房里飘出阵阵烟香……时下正值烤烟采收黄金期,民乐镇兴民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曾经的移民搬迁户群众正用辛勤汗水浇灌着“致富希望”。作为因糯扎渡水电站建设从半坡乡搬迁安置的移民村,兴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准引导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搬迁房”变成“幸福家”,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从“他乡客”到“产业人”,移民村里种出“致富苗” “刚搬来时心里慌,怕没地种、没活干,现在靠着烤烟,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站在自家烟地里,兴民村村民李有芝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却笑开了花。2012年随村搬迁至民乐镇后,望着陌生的土地,像李有芝一样的移民群众一度犯了愁。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精准筛选荷兰豆、烤烟、茶叶等适合发展的产业,挨家挨户动员群众搞种植、兴养殖,手把手教技术、找销路。“今年种了15亩烤烟,光烤房里就收了1900杆、700夹烟叶,算下来有2950公斤,预计收入能超10万元!”李有芝算起账来底气十足。为了把产业做起来,她主动流转周边闲置土地连片种植,不仅自己扩大了规模,还让村民们“家门口就业”——出租土地的农户每年能拿租金,农忙时来烟地帮忙采收、编烟、烘烤,每天还能挣100元工钱。“土地不荒了,口袋鼓了,大家的心也稳了。”李有芝的话道出了移民群众的心声。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产业数据见证“致富加速度” 在兴民村,像李有芝这样靠产业致富的移民户并非个例。近年来,村“两委”和镇干部一起跑市场、联企业、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聚成“发展合力”。2025年,全村28户移民群众抱团发展烤烟产业,种植面积达501亩,最多种植30亩、最少10亩,形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的格局。数据最有说服力:预计今年全村烤烟产量1508担,收入可达248.82万元。对比上年,种植农户增长3.7%,种植面积增长2.7%,产量增长5%,收入增幅更是达到7.3%。除了烤烟,村里还同步发展荷兰豆、茶叶种植和肉牛养殖,多元产业让移民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从“稳得住”到“能致富” 移民村的幸福生活节节高 “搬得出是基础,能致富才是目的。”民乐镇兴民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大勇说。如今的兴民村,不仅有了红火的产业,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房,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文化广场建了起来,孩子们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更重要的是,移民群众从“靠天吃饭”变成“产业当家”,从“异乡客”变成“主人翁”,脸上的笑容多了,心里的底气足了。 
烟田里的“绿叶”变成增收的“金叶”,搬迁时的“忐忑心”变成致富后的“踏实感”。兴民村的实践证明,只要选准产业、精准帮扶,移民群众就能在新家园扎下根、富起来。下一步,民乐镇将继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完善产销对接链条,让更多移民群众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致富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