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乡村振兴】威远镇:党员带头破“三难”,蹚出振兴新路子
来源:威远镇 石静 时间:2025-06-20 阅读: |
“靠山吃山难致富,守着土地没盼头”,曾是威远镇民利村村民挂在嘴边的无奈叹息。面对“挣钱难、务工难、养家难”的发展困局,民利村65名党员拧成一股绳,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土地盘活、项目落地、分地到户三项硬招,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党员先试先行,土地“活起来”腰包“鼓起来” 过去,民利村大量土地因劳动力外流陷入闲置,“土地荒着长草,村民闲着发愁”成了大难题。对此,民利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65名党员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挨家挨户讲政策、算细账。 “把土地流转出去,不仅能拿租金,还能在种植基地打工,两份收入更踏实!”老党员周忠刚用切身体会打消村民顾虑。在党员带动下,民利村成功流转1350余亩土地,引进种植大户发展蔬菜、葡萄、西瓜、释迦果等特色产业。如今,500余亩蔬菜基地绿意盎然,500余亩西瓜园、200余亩释迦果林错落分布,葡萄种植也达150余亩。400余户农户实现“资源变资产”,靠着“租金+薪金”双增收模式,既当“房东”又当“员工”。正如村民郑汝仙所言:“党员带着干,土地生‘黄金’!” ——支部牵线搭桥,项目“落下来”村庄“美起来” 为破解人居环境差、村集体增收难的问题,民利村党总支部主动对接沪滇协作资源,争取到澜沧江支流威远江流域污水收集工程,项目落地后,65名党员主动认领责任区,带头落实“门前三包”制度,拆除危旧房、清理卫生死角。党员干部徐永仙带领村组班子,白天帮村民改造人畜分离设施,晚上入户宣传环保知识,“污水管网建好后,河水变清了,苍蝇蚊子都少了!” 沪滇项目建成的标准化仓库更是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摇钱树”。通过出租仓库,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余元,“环境美了,客商愿意来了;仓库租出去,集体有钱办事了!”村党总支部书记徐丕红感慨道。两个项目的实施,让村庄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幸福靠山”。 ——党群同心协力,土地“分到户”干劲“提起来” “把土地分到农户手中,就是把希望种在土地上。”民利村党总支部将800多亩“占补平衡”地块分地到户,创新“党员包组+群众监督”机制,党员干部协同村组班子全程参与丈量、分配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每一块土地都分到群众心坎上。 300多户农户拿到土地后,纷纷制定种植计划,分到土地的村民周忠泽干劲十足:“家里养了几头猪,我打算种些玉米,好好经营,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通过分地到户,农户直接管理、经营土地,不仅让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增强了对土地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土地沉睡”到“资源生金”,从“环境脏乱”到“生态宜居”,民利村的实践生动诠释:党建引领是破题的“金钥匙”,党员带头是解题的“硬支撑”。如今,行走在威远镇民利村,产业园区机声隆隆,美丽乡村景美人和,村民们正沿着党建引领的振兴之路,大步迈向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
本文来源:威远镇 石静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乡村振兴】勐班乡: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