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在雨水的滋润下,半坡乡山林深处菌子纷纷冒出头来,靠山吃山的半坡村民一早就出发,开启了“寻宝之旅”。 
村民们每天凌晨五六点便出发上山捡菌子,穿上雨靴,背上背篓,带上雨具进入山林,沿着自己熟悉的“路线图”和“菌子窝”开始在山中“寻宝”。 
曼伞村农户李永在山林中穿梭几个小时后,收获满满。今天他捡了近5公斤菌子,能卖300多块钱。“我们一般凌晨五点多就出发去捡菌了,这几天最多的就是羊肝菌、牛肝菌、红葱菌、谷堆菌,好点的红葱能卖90元一公斤,羊肝菌30元一公斤,运气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三四百元钱,去年捡菌我就卖了两万多元,过几天大红菌出了收入能更多些,这也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一种馈赠。”李永笑着说道。 
野生菌产量大、获利多,走进半坡集镇野生菌收购点徐老板家,他的门店堆满了各种新鲜的野生菌,许多村民正排队将忙碌一早上寻来的野生菌称斤售卖,一张张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部分工人正将野生菌分级,挑选后摆放整齐、分品种放入不同的框中打包,好一副忙碌的景象。由于徐老板收购价格合理,多年下来,大家都愿意把采到的野生菌卖给他。 

徐老板介绍道:“根据品相和品种的不同,我们出的菌子价格会有所波动,现在大量上市的有牛肝菌、红葱菌等,价格在30至100元之间,有的‘找菌高手’一天能卖到600元左右。今年由于雨水充沛,收到的野生菌长得不错,价格也较好,我们每天收购量近一吨,收购总额近5万元,有的村民已连续一星期不间断到收购点卖菌,最多的村民已经收入3000多元。” 

而在另一处收购点戴老板家,正忙着将收购一天的野生菌装车,准备销往永平等乡镇。据戴老板介绍,平日里她和丈夫一起经营着一家早点店,每到野生菌收购季节,他们便会投入到野生菌收购中,凭借着良好的经营和口碑,野生菌收购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有效填补了经营空白期,实现多元化增收,他们每年能收购鲜菌十多吨,净收入能有6万多元。 

野生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半坡乡对生态环境保护。半坡乡属典型的山区乡,全乡林地面积26895.62公顷,森林覆盖率71.73%,近年来,半坡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绿色产业、生态富民”宗旨,以森林资源管护为主攻方向,狠抓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违法查处、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林长制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林菌、林笋、林药、林畜”等多元化发展模式,“绿水青山”不断向“金山银山”发展。 

野生菌释放的“生态红利”扩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据了解,每年的6—8月捡菌高峰期,半坡乡有1000多个拾菌人,平均能给每户家庭增收3000元,小小“野菌子”成为半坡群众增收的“钱袋子”,绿水青山也成为半坡群众幸福生活的“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