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乡村振兴】民乐镇翁孔村:党建引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绘就和美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景谷第3期中青班学员 唐敬伟 时间:2025-06-17 阅读: |
乡村振兴,根基在农民,活力在群众。民乐镇始终坚守“农民主体”核心定位,以“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实践主线,各村(社区)构建起“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全民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近年来,翁孔村通过唤醒农民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创新共建共享机制,将群众智慧转化为振兴合力,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和美画卷。 ——聚民智共商发展蓝图,筑巢引凤夯实产业根基 民乐镇翁孔村坐拥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却曾受限于产业配套薄弱的发展瓶颈。村党总支部以“集中型中心村”建设为破题点,采取“支部提议、村民议事、乡贤献策”的三级共商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与发展痛点。在村民议事会的推动下,成功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37.2万元,落地建设农特产品交易市场及冷库仓储项目。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农产品年交易量可达5000吨,不仅形成“收购—仓储—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更将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为区域农产品流通搭建起“冷链高速路”,让本地果蔬、畜禽等产品以“新鲜姿态”走进城市市场。 ——汇民力共建宜居家园,众筹共治激活乡村活力 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翁孔村将“村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尺,创新推出“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的“三共三筹”模式。以芒召营小组道路硬化工程为例,村民主动投工投劳承担全部劳务,投工投劳折资10万余元;126户村民自筹材料、自主施工完成入户道路硬化,集体筹资3万余元修建排水涵管。村民小组副组长刘永清感慨:“这条路是大家一锄一铲‘攒’出来的,现在雨天不踩泥、货车能进村,地里的菜1个小时就能运到市场。”这种“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共建机制,不仅节约了建设成本,更让群众在“当家作主”中收获了参与感,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新常态。 ——合民意共治产业升级,创新模式拓宽增收路径 面对土地效益瓶颈,翁孔村党总支部提出“向土地要效益”的发展思路:一方面稳住水稻、玉米、烤烟等传统产业“基本盘”,积极响应县级部署引入蔬菜产业,2024年翁孔村共种植荷兰豆等冬早蔬菜2364亩,创收940多万元;另一方面探索“粮经复合”高效模式,推广“烤烟+冬早蔬菜”“水稻+秋玉米”轮作技术,使土地复种指数从1.8提升至2.5,亩均年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村民李学兵的20亩烟田便是典型案例:烟叶采收后种植荷兰豆,一年两季收入达20.3万元,较单一种植烤烟增收8万元。同时积极邀请乡土专家现场指导培训,让“科学种田”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惠民生共享振兴红利,三产融合绘就共富图景 翁孔村以农业综合体项目为引擎,串联22个村民小组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428户,打造“党建引领示范产业区”。通过深化“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实现党建资源、土地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四链聚合”:企业提供技术与市场,合作社整合土地与劳动力,农户参与种植与管理,形成“土地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薪金、订单种植有保障”的三重收益机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2.1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周边1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的翁孔坝区,千亩良田连片成景,采摘园、农家乐次第兴起,正从“单一农业”向“农旅融合”跨越,让“一村美”渐成“全域美”“一时富”迈向“持续富”。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一起想、一起干”,翁孔村的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群众的智慧里。当土地上的主人成为发展的主角,当“共商”凝聚共识、“共建”激发活力、“共治”破解难题、“共享”传递温暖,广袤乡村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动能。翁孔村正以“众人拾柴”的合力,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上,继续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振兴故事。 |
本文来源:景谷第3期中青班学员 唐敬伟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乡村振兴】益智乡:1200余亩土地整治项目开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