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半坡乡:多措并举创新社会救助模式 精准兜牢民生底线
来源:中国景谷网 作者:半坡乡社会事务办 鲁萌 时间:2023-11-24 阅读: |
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重拾希望是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半坡乡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统筹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2023年以来,多措并举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式,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兜牢底线,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作。 开启‘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阿叔你好,我们是半坡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你们家最近申请了低保,我们想了解下情况。”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开启“主动发现”机制,加快推进新申请低保核查工作,详细了解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并查看身份证、户口簿、残疾证等证件,综合判定该户困难情况是否属实,确保核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到不漏保一人,不错保一人。
“您好,这是县级反馈回来的因病因残预警数据名单,这些人符合低收入人员政策吗?”接到县级数据反馈,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立即与所属村(居)委联系收集资料和进行入户调查等后续工作。这是今年以来第17次通过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多部门共享数据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将其纳入救助范围。
“有了社会救助方式的转变,我们家的压力小多了。真没想到,坐在家里不出门,也能有好政策送上门!”日前,半坡村半坡二村民小组陈大昌对自己在家就能享受到“单人保”政策上门赞不绝口。“主动发现”机制实现了救助服务从“马上办”到“主动办”,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对辖区内低保边缘家庭、重残重病等人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救助帮扶就在身边。
截至目前,半坡乡新增低保对象24户45人,新增特困人员7人,纳入低收入人员14户74人,共计720人享受到临时救助,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320.41万元。 协理员变身救助政策通,把社会救助服务送到家门口 “多亏村上及时发现我家困难,为我和两个孙女上了农村低保,又帮助5000元临时救助,给全家带来了温暖。”家住曼伞村小岩子村民小组组员龙海清在得到救助后,感动地说。
“我年级大了,不懂高龄怎么申请,是我们村委民政协理员小潘知道我的困难后亲自跑过来帮我办理的”。 “我想申请低保,但是腿脚不方便去不了乡里,委托村上陈副书记帮递交资料,现在已经顺利享受低保待遇了”。 ……
村民口中的小潘和陈副主任,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活跃在乡村之间的村级民政“标兵”社会救助协理员。他们是帮办代办的跑腿者、是民情民意的传达者、是民生政策的宣传者,更是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联络者。
今年以来,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懂弄通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政策,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以便更精准服务群众。截至目前,社会救助协理员组织进村入户宣传各类政策20余次,协助乡社会事务办精准复核低保家庭人员和收入变化情况56户,入户协助完成高龄补贴季度认证260余人次。社会救助协理员的配备,有效加强了基层民政工作力量,打通了社会救助通向基层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架起了基层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挖掘本土工作方式,让暖心政策更加好听好懂好用 “大爹大妈在忙什么捏?”“高龄认证我克帮您弄噶”“临时救助要这种申请”……针对部分村民反映的民政惠民政策不清、办理不便等问题,半坡民政队伍工作人员主动服务上门,穿梭在办公大厅、田间地头、院外屋内与村民面对面用家乡土方言讲政策察民情解民忧,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转变。
“今天民政的过来给我们这些五保户宣讲了特困人员救助政策,我也没文化不识字,平常从手机上也看不懂。今天听他们用本地话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在民政工作人员为特困人员宣传党的好政策的过程中,村民罗大爹对这样的宣讲方式表示认可。他说,“乡里村里的年轻娃娃们时常来家里给我们宣传党和国家好政策,跑腿帮办代办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资料,还暖心嘱咐注意身体、有事随时联系他们”。
说“乡土话”促进心连心,用“面对面”解决实际困难,在一句句贴心的话语中,在一桩桩暖心小事中,民生保障网越结越密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下一步,半坡乡将继续实施“暖心救助”,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推动新时代半坡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高效率人民满意的基层社会救助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本文来源:中国景谷网 作者:半坡乡社会事务办 鲁萌 |
| 上一篇:
景谷县民乐镇:“百企结百村”项目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下一篇: 勐班乡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