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特色产业】碧安乡:念好“牛字诀”,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牛”
来源:中国景谷网 作者:周洁 杨永见 通讯员:李冬梅 杨伟玲 时间:2023-08-14 阅读: |
近年来,景谷县碧安乡围绕《普洱市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和“一县一业”的规划,采取村集体、能人大户、村民小组长等示范带动的发展方式,加速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让老百姓的日子“牛”起来。
时下正是农忙的季节,但是景谷县碧安乡边江村大过达村民小组的组长刀学春已经在村里的这个牛场跟着喂牛九天了,他之所以能抛开家里的活儿在这里安心喂牛,他心里有着自已的计划。“学到技术后,租几条牛回去养,资金压力就没有那么大,这个政策租牛非常好,养好牛我很有信心。”刀学春告诉记者。
让全村的村民小组长们来租牛回去养,然后再按市场价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后分成是碧安乡边江村为了带动全村肉牛产业发展采取的一个措施。
“为解决村民养牛资金困难问题,村上决定如一头牛成本达到一万二,租金先出到三千左右,经过养了一年多的时间统一把牛收回来出售。出售的钱扣除成本后,村委会与农户按照二八开,农户的百分之八十、村上百分之二十。目前,村民小组长和农户正在积极向村委会报名要牛,我们打算走共同发展肉牛的这条道路。”碧安乡边江村党总支部书记罗永明介绍。
2022年12月4日,边江村引进了31头肉牛,12月22日牛群就增加了第一头新成员,截至今年的7月,牛群数量已增加到了61头,数量翻了一番。 为管理好牛场,边江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从有意愿养牛的三户报名农户中筛选出劳动力较多的罗永恒一家作为牛场管理员,从每年生下的牛犊中采取三七分成的模式支付管理费用,管理这个牛场一年来下,罗永恒一家已经分到了7头小牛犊。
“不到一年就增加7头牛了,算下来不到一年7头牛价值有八万多,比起就近打工收入很高,我将继续管理下去,养更多的种牛。”罗永恒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边江村肉牛存栏共349头,通过养牛群众收入也有了增长,集体经济也有了新的来源。
罗永明介绍:“我们村肉牛发展经过一年多以来,在原来的基础上牛的数量翻了一番,实现集体经济产值27万左右。下一步,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肉牛总数达到上千头,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把乡村振兴的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据了解,2023年,碧安乡牛存栏共13120头,牛肉产量300多吨,农业产值1.4亿元。为缓解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碧安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金融扶持政策,以党建引领村集体为单位与景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作开展“肉牛贷”贷款业务,通过“肉牛+保险+信贷”政策,发挥政府信用、利用金融保险杠杆、撬动放大养殖户资本,切实解决村集体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牛场建设、基础母牛引进、饲草种植、加工等困难瓶颈。目前,景谷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碧安乡发放“肉牛贷”270万元,为肉牛产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为有效盘活“肉牛”资产,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碧安乡党委政府积极统筹谋划,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碧安乡牛犊交易市场,并计划于9月底完工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引进专业企业合作开发管理,通过为养殖户提供基础母牛、犊牛及饲养技术,建立回收、屠宰加工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预计每年可实现3000余头牛犊交易量,产生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可进一步延伸肉牛产业链。
碧安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宗亚介绍:“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碧安乡通过发挥示范带动,以边江村、芒景村、昔本村村集体以及本土小型肉牛养殖场率先养殖新型牛种,以解决广大群众对新型牛种认知度、接受度不高的问题,做足前期工作。通过引进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的菌草提供群众种植,目前全乡种植菌草两千余亩,以解决肉牛养殖饲草问题。同时,积极争取了项目资金正在建设牛犊交易市场, 通过引进企业经营,以解决优质牛源及销售的问题。”
|
| 本文来源:中国景谷网 作者:周洁 杨永见 通讯员:李冬梅 杨伟玲 |
| 上一篇:
【民生关注】威远镇:上门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 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下一篇: 直击凤山镇抱母村洪涝灾情一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