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景谷勐班:做好“土特产”文章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景谷网 作者:勐班乡人民政府 陈润芝 时间:2023-03-10 阅读: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景谷县勐班乡聚焦富民强乡,在释放潜力、彰显特色、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助推乡村产业“百花齐放”,以实现产业振兴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揭开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方水土找资源。勐班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有林业用地59.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活立木蓄积量156.77万立方米,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近年来,勐班乡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林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相统一。
现代林业前景阔。“村里有农户与云景林纸公司合作种植桉树,公司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及木材回购,农户只管种植”,勐班乡八落村生态护林员付开良说。
勐班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现代林业,逐步形成从原材料生产供应、产品运输、劳务承包、包装销售等的现代林业产业链,为农民带来原材料生产、砍伐运输、就业务工等多种收入,带动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截至目前,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在勐班乡拥有人工林基地6.1万亩;核心基地4.68万亩,其中:思茅松2.5万亩,桉树2.18万亩;联合造林思茅松0.12万亩;“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种植桉树林地面积1.3万亩。
立体林业谋发展。“思茅松林下种植的重楼长得特别好”,勐班乡勐班村黄草坝村民小组村民李纪忠说,“我种植了10余亩林下中药材,去年收入20万元”。以致富带头人李纪忠为代表的51户农户出资306万元成立景谷忠云药材专业合作社,以分期付款形式为农户提供苗及籽种,带动组内外100余农户发展林下种植重楼160亩、黄精30亩、砂仁200亩。
“农民就是‘靠山吃山’,每逢野生菌上市,我们全家老小就背着背篓、打着电筒满山遍野的找菌子,去年,我家靠‘捡菌子’收入2万多元”,勐班乡金力村泡竹箐村民小组村民郭成莲说。“群众的收益,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更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保驾护航’”,勐班乡八落村党总支部书记马安华说。勐班乡全面推行林长制,设乡、村、组三级林长114人,聘请森林资源管护员、生态护林员158人,实现了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同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勐班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措并举,为全乡现代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大力促进了“林下中药材”“林下野生菌”“林下养蜂”等立体林业的发展。 2022年,勐班乡林草产业产值达4466.26万元。
资源禀赋找特色。勐班乡热区资源、土地资源丰富,最高海拔1765米,最低海拔760米,年平均气温20℃,降雨量1302毫米,日照2065小时。坝区处于丘陵围合区域,坝区面积39.9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11万亩,其中水田1.74万亩。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为热区水果、生态水稻、冬早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勐班甘蔗销省外。近几年,汁多清甜、脆嫩爽口的勐班“黄金甘蔗”走俏四川等省外市场。与其他地区产出的甘蔗相比,勐班产出的甘蔗皮薄、汁饱、味更甜,在当地售价为10元/棵的甘蔗,通过坐上货车“出滇”,在四川市场上可卖到30元/棵。勐班乡形成了从甘蔗种头及肥料供应、种植管护、砍伐运输、包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甘蔗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外商到乡投资,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土地流转价格从2019年的1400元/亩攀升至2000元/亩,务工价格从平均80元/天上升至120元/天。在甘蔗砍伐季节,全乡“一工难求”,吸引了大量县外甚至省外农民到当地务工,饭店排队、宾馆爆满的现象屡屡可见,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快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勐班乡种植甘蔗1.16万亩,产量11.6万吨,产值16000万元。
勐班香米香四溢。勐班乡具有悠久历史、底蕴深厚、丰富多姿的稻作文化,勐班香米又以“香、甜、软、糯”著称享誉内外。
“去年,我家种了20亩水稻”,勐班乡勐班村东红村民小组村民刘云安说,“我家从父亲那辈就开始种水稻了,最近3年逐渐扩大了规模”。勐班乡聚焦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依托沪滇协作项目,完成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稻谷晾晒模式,有效提高了稻谷烘干效率、稻谷质量,为延长水稻产业链条夯实了基础。经过烘干后,农户对稻谷进行了包装,包装精美的勐班香米从田间输送到餐桌,打通了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结合乡情实际,勐班乡宣传发动农户种植“再生稻”,推动多熟制粮食生产,进一步提高了水稻产量。2022年,勐班乡种植水稻8623亩,产量4915吨,产值1966万元。
冬早蔬菜助增收。近日,勐班乡安乐村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区十分热闹,郁郁葱葱的荷兰豆挂满枝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采收的忙碌身影。
“我家流转了250亩地种荷兰豆,今年行情好,每亩地毛收入约为5000元”,种植大户刘兆辉说。勐班乡为加强入库项目管护力度,在项目地块,动员种植大户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空档期”种植荷兰豆、冬玉米,“稻豆轮作”“稻玉轮作”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此外,勐班乡利用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优势,将冬农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聚焦提高复种指数,培育壮大特色经济产业。截至目前,全乡种植冬玉米4927亩,冬早蔬菜2700亩,冬甘蔗及其他冬农作物等20800亩。
特色优势找产业。《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将云南打造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牛都”;普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抓手,出台了《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景谷县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县的“一县一业”进行谋划……勐班乡党委、政府抢抓政策机遇,结合乡内土地资源丰富及玉米秸秆、甘蔗蔗稍等饲草资源丰富的乡情实际,抓住窗口期大力布局肉牛产业。
2022年,勐班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560万元实施肉牛产业发展项目,在勐班村暖岗村民小组马房梁子建设肉牛扩繁场,含肉牛推广中心、肉牛扩繁基地、集中育肥和中转平台、技术服务站等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引进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村党组织+龙头企业+扩繁场+农户’的模式,通过重点村带动示范组、带动专业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激励机制,解决肉牛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不高等问题,搭建起勐班高原特色山地牧业的发展平台。
勐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家彬说:“力争把勐班建设成为全县的肉牛产业基地,实现2023年肉牛存栏10000头、出栏3500头的目标,使肉牛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
|
本文来源:中国景谷网 作者:勐班乡人民政府 陈润芝 |
上一篇:
【永平镇】沪滇项目“撬动”人居环境改善 让群众幸福“看得见” 下一篇: 景谷县景谷镇:菌菇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生力军” |
|